核固红-铜(Ⅱ)-氨苄西林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应用
来源期刊: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年第12期
论文作者:彭金娜 于洁 马玲 冯素玲
文章页码:1556 - 1560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氨苄西林;核固红;铜(Ⅱ);
摘 要:氨苄西林与铜(Ⅱ)形成配合物,减弱了铜(Ⅱ)对核固红的荧光猝灭作用,导致体系荧光增强,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氨苄西林含量的荧光光谱法。考察了缓冲溶液、试剂加入顺序、核固红和铜(Ⅱ)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离子强度等对体系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氨苄西林的质量浓度在0.5026mg·L-1范围内与增强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40 mg·L-1。将方法用于氨苄西林胶囊中氨苄西林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8.1%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7%2.1%之间。
彭金娜1,于洁2,马玲1,冯素玲1
1.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摘 要:氨苄西林与铜(Ⅱ)形成配合物,减弱了铜(Ⅱ)对核固红的荧光猝灭作用,导致体系荧光增强,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氨苄西林含量的荧光光谱法。考察了缓冲溶液、试剂加入顺序、核固红和铜(Ⅱ)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离子强度等对体系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氨苄西林的质量浓度在0.5026mg·L-1范围内与增强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40 mg·L-1。将方法用于氨苄西林胶囊中氨苄西林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8.1%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7%2.1%之间。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氨苄西林;核固红;铜(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