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西段龚岔口地区榴闪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04年第4期
论文作者:付国民 苏建平 胡能高
关键词:榴闪岩; 高压变质; 龚岔口; 祁连西段;
摘 要:在中祁连中新元古代的被动陆缘与野马南山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榴闪岩,对榴闪岩的岩石组合及其主要矿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变质带是在约381~404 ℃和0.88~1.60 GPa的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认为龚岔口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出构造环境可能是在祁连加里东期洋盆封闭过程中,中祁连陆块与火山弧碰撞,陆块前缘被俯冲下插带到很深的环境中,形成榴闪岩之后,在俯冲带后退的后续构造伸展和隆起过程中上升折返至浅处形成.该高压变质带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付国民1,苏建平2,胡能高1
(1.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2.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730050;
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中祁连中新元古代的被动陆缘与野马南山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榴闪岩,对榴闪岩的岩石组合及其主要矿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变质带是在约381~404 ℃和0.88~1.60 GPa的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认为龚岔口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出构造环境可能是在祁连加里东期洋盆封闭过程中,中祁连陆块与火山弧碰撞,陆块前缘被俯冲下插带到很深的环境中,形成榴闪岩之后,在俯冲带后退的后续构造伸展和隆起过程中上升折返至浅处形成.该高压变质带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榴闪岩; 高压变质; 龚岔口; 祁连西段;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