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变形环境探讨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第7期

论文作者:黄辅强 朱炎铭 钟和清 姚能旺

文章页码:99 - 103

关键词: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构造演化史;岩石组构;

摘    要:为合理布置担水沟断裂带围边煤矿采掘工程,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对构造岩和构造煤显微构造分析,探讨了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发育特征及变形环境,并以此研究担水沟断裂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以脆性显微构造发育为主,表现有EW、SN、NW-SE、NE-SW向的张裂隙,反映了一种张性应力-应变环境,同时岩组分析14块样品中有11块出现单斜对称,且近EW向极密对称方向的最大极密值达到8.44%,作用强烈;表明受到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分别为NW-SE向挤压、近SN向拉张、近SN挤压、NW-SE向拉张作用,但以燕山晚期的近EW向挤压应力、SN向拉张作用为主,对煤层赋存状态具有较为强烈的改造和控制作用。

详情信息展示

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变形环境探讨

黄辅强,朱炎铭,钟和清,姚能旺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为合理布置担水沟断裂带围边煤矿采掘工程,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对构造岩和构造煤显微构造分析,探讨了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发育特征及变形环境,并以此研究担水沟断裂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以脆性显微构造发育为主,表现有EW、SN、NW-SE、NE-SW向的张裂隙,反映了一种张性应力-应变环境,同时岩组分析14块样品中有11块出现单斜对称,且近EW向极密对称方向的最大极密值达到8.44%,作用强烈;表明受到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分别为NW-SE向挤压、近SN向拉张、近SN挤压、NW-SE向拉张作用,但以燕山晚期的近EW向挤压应力、SN向拉张作用为主,对煤层赋存状态具有较为强烈的改造和控制作用。

关键词:担水沟断裂带;显微构造;构造演化史;岩石组构;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