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碳纤维表面电沉积球状铜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稀有金属2011年第1期

论文作者:李微微 沈彬 刘磊

文章页码:66 - 71

关键词:复合材料;糖葫芦结构;电沉积;机制;

摘    要: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类似"糖葫芦"结构铜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并采用SEM,XPS,DSC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其形貌及表面特征进行表征,进而分析球状铜层的形成机制。实验中首先将短碳纤维在450℃下煅烧1h,然后将其均匀分散在镀液中(50g.L-1CuSO4.5H2O+10.gL-1酒石酸钠+90.gL-1柠檬酸钠+12.gL-1KNO3),调节不同电压,得到"糖葫芦状"铜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经过分析,煅烧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O元素含量增加,即含氧基团-OH和C=O含量升高,这些官能团使得纤维表面的活性增加。对于电镀铜来说,外加沉积电位以及活性基团自身与镀液中Cu2+反应的共同作用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当外加电位较低时,只有具有活性基团的位置才能发生反应沉积出铜,其他位置由于不能满足反应所需的最小驱动力而不能反应,因此形成"糖葫芦"结构。当电位增大,活性官能团的促进作用逐渐不明显,由沉积电压控制的初始形核过程占主导地位,发生均匀形核过程,表面获得均匀光滑沉积层。因此,通过控制沉积电压可以得到"糖葫芦"结构铜短碳纤维复合丝,此结构的临界电压为0.9V,电镀时间为0.5h。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