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期刊:金属矿山2021年第1期

论文作者:李富平 贾淯斐 夏冬 王浩程 刘鑫

文章页码:168 - 184

关键词:生态修复;石矿迹地;岩质边坡;排土场;动态监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摘    要:石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化工材料,其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但开采后形成的石矿迹地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开展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建设绿色矿山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收集国内外采矿迹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石矿迹地岩质边坡坡面、作业平台、坑底、矿区道路、工业广场、排土场和开采境界周围受开采扰动区域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岩质边坡、排土场主要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点与不足。认为未来需在低成本植生基材的研制与开发,植生基材—根系生长协同耦合调控机制,边坡表层裂隙化岩体—植物根系—植生基材整体稳定机理,排土场地裂缝监测、控制技术与植被配置模式,融合5G技术的矿区节水适时灌溉养护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为克服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实现多通道、全区域覆盖的缺点,需将5G技术、GIS、RS有效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对矿区立地条件、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养护系统工作状态、植物生长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效果评价,以实现生态修复一体化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详情信息展示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富平1,2,3,贾淯斐1,夏冬1,2,3,王浩程1,刘鑫1,4

1.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 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3. 河北省矿区生态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4. 河北金元矿业有限公司

摘 要:石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化工材料,其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但开采后形成的石矿迹地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开展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建设绿色矿山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收集国内外采矿迹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石矿迹地岩质边坡坡面、作业平台、坑底、矿区道路、工业广场、排土场和开采境界周围受开采扰动区域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岩质边坡、排土场主要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点与不足。认为未来需在低成本植生基材的研制与开发,植生基材—根系生长协同耦合调控机制,边坡表层裂隙化岩体—植物根系—植生基材整体稳定机理,排土场地裂缝监测、控制技术与植被配置模式,融合5G技术的矿区节水适时灌溉养护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为克服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实现多通道、全区域覆盖的缺点,需将5G技术、GIS、RS有效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对矿区立地条件、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养护系统工作状态、植物生长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效果评价,以实现生态修复一体化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关键词:生态修复;石矿迹地;岩质边坡;排土场;动态监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