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率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20年第11期

论文作者:韩丹丹 胡胜勇 张奡 郝国才 胡岚清

关键词:采空区;垮落岩体;外部载荷;配位数;空隙率;

摘    要:基于岩块间应力的传递和演化会改变采空区垮落岩体的密实程度,进而影响垮落岩体空隙的分布,最终影响采空区瓦斯的流动特性,为了解采空区瓦斯运移通道,获得控制瓦斯流动的理论依据,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Hertz-Mindlin接触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分别模拟了直径为0.6、0.8、1.0 m的岩块组成的垮落岩体在轴向应变为0、0.05、0.10、0.15、0.20和0.25下的压实过程,研究了采空区垮落岩体内应力是如何通过改变岩块间的接触网络来影响垮落岩体空隙率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垮落岩体内应力通过岩块间的接触网络进行传递,随轴向应变增大,垮落岩体内应力逐渐增大,传递应力的接触网络也越密集;压缩过程中,外部载荷无法从垮落岩体顶部的受力端均匀地传递到下部,使垮落岩体上部岩块受力大于下部,且随轴向应变增大,岩块间接触力较大的区域自垮落岩体上部向下不断扩展;由于垮落岩体下部岩块受外力扰动小,使垮落岩体下部岩块间的接触网络较疏松,配位数较小。垮落岩体自下向上空隙率先急剧降低,随后缓慢下降。其中自然堆积状况下,垮落岩体因自重所产生的应力较小,不同层位岩块的配位数相差较小,使垮落岩体底部空隙率仅为上部空隙率的1.1倍。而在压实状况下,垮落岩体不同层位岩块受力相差较大,垮落岩体底部岩块的配位数远小于垮落岩体上部,导致垮落岩体底部空隙率是上部空隙率的1.4倍。

详情信息展示

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率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韩丹丹,胡胜勇,张奡,郝国才,胡岚清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摘 要:基于岩块间应力的传递和演化会改变采空区垮落岩体的密实程度,进而影响垮落岩体空隙的分布,最终影响采空区瓦斯的流动特性,为了解采空区瓦斯运移通道,获得控制瓦斯流动的理论依据,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Hertz-Mindlin接触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分别模拟了直径为0.6、0.8、1.0 m的岩块组成的垮落岩体在轴向应变为0、0.05、0.10、0.15、0.20和0.25下的压实过程,研究了采空区垮落岩体内应力是如何通过改变岩块间的接触网络来影响垮落岩体空隙率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垮落岩体内应力通过岩块间的接触网络进行传递,随轴向应变增大,垮落岩体内应力逐渐增大,传递应力的接触网络也越密集;压缩过程中,外部载荷无法从垮落岩体顶部的受力端均匀地传递到下部,使垮落岩体上部岩块受力大于下部,且随轴向应变增大,岩块间接触力较大的区域自垮落岩体上部向下不断扩展;由于垮落岩体下部岩块受外力扰动小,使垮落岩体下部岩块间的接触网络较疏松,配位数较小。垮落岩体自下向上空隙率先急剧降低,随后缓慢下降。其中自然堆积状况下,垮落岩体因自重所产生的应力较小,不同层位岩块的配位数相差较小,使垮落岩体底部空隙率仅为上部空隙率的1.1倍。而在压实状况下,垮落岩体不同层位岩块受力相差较大,垮落岩体底部岩块的配位数远小于垮落岩体上部,导致垮落岩体底部空隙率是上部空隙率的1.4倍。

关键词:采空区;垮落岩体;外部载荷;配位数;空隙率;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