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橙红色铜纳米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

来源期刊:分析试验室2021年第3期

论文作者:李志英 赵文华 段亚琴

文章页码:346 - 350

关键词:铜纳米粒子;荧光探针;荧光猝灭;盐酸小檗碱;

摘    要:以CuCl2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模板,2-巯基苯并噻唑(MBT)为保护剂,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在常温下放置10 min,合成发射波长为606 nm的橙红色铜纳米粒子(CuNPs),用紫外、荧光和电镜对其光学性质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发现,在p H 8.3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Be-H)对CuNPs荧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因此建立了一种以CuNPs为探针检测Be-H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缓冲溶液种类和用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Be-H含量在5.0×10-8~6.0×10-5mol/L范围猝灭程度ΔF与Be-H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15.19c+60.02,R2=0.9959,检出限为8.0 n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1%,该方法用于不同厂家盐酸小檗碱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测定,回收率为99.4%~108.3%。

详情信息展示

橙红色铜纳米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

李志英,赵文华,段亚琴

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摘 要:以CuCl2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为模板,2-巯基苯并噻唑(MBT)为保护剂,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在常温下放置10 min,合成发射波长为606 nm的橙红色铜纳米粒子(CuNPs),用紫外、荧光和电镜对其光学性质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发现,在p H 8.3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Be-H)对CuNPs荧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因此建立了一种以CuNPs为探针检测Be-H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缓冲溶液种类和用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Be-H含量在5.0×10-8~6.0×10-5mol/L范围猝灭程度ΔF与Be-H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15.19c+60.02,R2=0.9959,检出限为8.0 n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1%,该方法用于不同厂家盐酸小檗碱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测定,回收率为99.4%~108.3%。

关键词:铜纳米粒子;荧光探针;荧光猝灭;盐酸小檗碱;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