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

来源期刊:冶金分析2013年第5期

论文作者:KONDO Hiroyuki

文章页码:1 - 5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

摘    要:比较了产生于室温固态钢以及高温液态钢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特征、原子铁的激发温度以及电子密度。通过在386~400nm波长范围的中性铁原子发射谱线,由波尔兹曼作图法确定了铁原子的激发温度。通过测量Al I394.4nm的谱线宽度,估算了电子密度。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产生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等离子体间的激发温度并没有显著差别。在铁元素和铝元素大部分的中性原子线中,可以观察到液态钢的谱线宽度比固态钢的谱线宽度更窄。当激光脉冲的观察延迟时间均为10μs时,产生于液态钢上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大约为(0.99±0.15)×1017/cm3,这相当于产生在固态钢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46%。

详情信息展示

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

KONDO Hiroyuki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高级技术实验室

摘 要:比较了产生于室温固态钢以及高温液态钢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特征、原子铁的激发温度以及电子密度。通过在386~400nm波长范围的中性铁原子发射谱线,由波尔兹曼作图法确定了铁原子的激发温度。通过测量Al I394.4nm的谱线宽度,估算了电子密度。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产生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等离子体间的激发温度并没有显著差别。在铁元素和铝元素大部分的中性原子线中,可以观察到液态钢的谱线宽度比固态钢的谱线宽度更窄。当激光脉冲的观察延迟时间均为10μs时,产生于液态钢上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大约为(0.99±0.15)×1017/cm3,这相当于产生在固态钢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46%。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