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基于RS,GIS的徐州城北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

来源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论文作者:侯湖平 张绍良 闫艳 郭士永 顿德光 金玉洁

文章页码:504 - 510

关键词:RS和GIS技术;景观变化;生态景观修复;煤矿区;

摘    要:以徐州城北矿区1987,1998,200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景观学理论,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采矿对矿区景观生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从生态修复适用范围、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的生态景观指标变化最大,最大斑块指数减少了6.481%,边缘密度减小了5.64m/hm2,连通度减小了0.186;其次是水域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大了2.345%,斑块边缘密度增大了4.97m/hm2,连通度减小了0.261.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湿地等,为此,从构建斑块-廊道-基底角度,提出农田生态景观、水域景观、工业景观、居住景观、道路景观的生态修复策略.

详情信息展示

基于RS,GIS的徐州城北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

侯湖平1,2,张绍良1,2,闫艳2,郭士永2,顿德光2,金玉洁2

1.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摘 要:以徐州城北矿区1987,1998,200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景观学理论,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采矿对矿区景观生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从生态修复适用范围、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的生态景观指标变化最大,最大斑块指数减少了6.481%,边缘密度减小了5.64m/hm2,连通度减小了0.186;其次是水域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大了2.345%,斑块边缘密度增大了4.97m/hm2,连通度减小了0.261.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湿地等,为此,从构建斑块-廊道-基底角度,提出农田生态景观、水域景观、工业景观、居住景观、道路景观的生态修复策略.

关键词:RS和GIS技术;景观变化;生态景观修复;煤矿区;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