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合成微孔炭及其对CO2的吸附性能(英文)

来源期刊:新型炭材料2012年第3期

论文作者:邓洪贵 金双铃 詹亮 王艳莉 鹿宝华 乔文明 凌立成

文章页码:194 - 199

关键词:微孔炭;金属框架有机物;二氧化碳;吸附;

摘    要: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详情信息展示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合成微孔炭及其对CO2的吸附性能(英文)

邓洪贵,金双铃,詹亮,王艳莉,鹿宝华,乔文明,凌立成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微孔炭;金属框架有机物;二氧化碳;吸附;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