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与规律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第9期

论文作者:赵少磊 朱炎铭 曹新款 王怀勐 周友

文章页码:108 - 227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气井;产能;樊庄区块;

摘    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构造形态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并结合沁南地区樊庄矿区实践,分析了构造对不同产能煤层气井分布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煤层气的整个成藏过程;后期构造形态对煤层气的运移和保存至关重要,褶曲两翼及向斜核部含气量高,背斜核部及开放性断层附近含气量低。同时对樊庄矿区研究表明:煤层气井产能与所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高产井主要分布于褶曲构造翼部、复向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复背斜的次级向斜核部,日均产气量可达1 000~5 000 m3;低产井及产水井主要分布于复背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正断层断裂带附近,日均产气量小于500 m3。

详情信息展示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与规律

赵少磊1,朱炎铭1,曹新款2,王怀勐1,周友1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摘 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构造形态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并结合沁南地区樊庄矿区实践,分析了构造对不同产能煤层气井分布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煤层气的整个成藏过程;后期构造形态对煤层气的运移和保存至关重要,褶曲两翼及向斜核部含气量高,背斜核部及开放性断层附近含气量低。同时对樊庄矿区研究表明:煤层气井产能与所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高产井主要分布于褶曲构造翼部、复向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复背斜的次级向斜核部,日均产气量可达1 000~5 000 m3;低产井及产水井主要分布于复背斜的次级背斜核部及正断层断裂带附近,日均产气量小于500 m3。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气井;产能;樊庄区块;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