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配分工艺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材料导报2019年第18期
论文作者:李建 贾涓 宋新莉 孙新军 范丽霞 马玉喜 梁小凯
文章页码:3113 - 3118
关键词:低合金耐磨钢;配分工艺;残余奥氏体;塑韧性;
摘 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低合金耐磨钢的显微组织、性能及残余奥氏体含量、形态随配分工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工艺配分处理后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为一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二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分为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宽度约为100 nm)和分布于晶界处的块状残余奥氏体(尺寸约为300~400 nm)两种。随配分温度的升高,一次马氏体含量明显减少,二次马氏体含量越来越多,组织也越来越粗大,残余奥氏体含量与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随配分时间的延长,马氏体边界变得模糊,析出物有所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且残余奥氏体含量越高,材料的塑韧性越好。当配分温度为235℃、配分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高,为8.1%;其含碳量为1.02%(质量分数),实验钢硬度为52.3HRC,延伸率为12%。
李建,贾涓,宋新莉,孙新军,范丽霞,马玉喜,梁小凯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研究总院工程结构用钢研究所
摘 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低合金耐磨钢的显微组织、性能及残余奥氏体含量、形态随配分工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工艺配分处理后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为一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二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分为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宽度约为100 nm)和分布于晶界处的块状残余奥氏体(尺寸约为300~400 nm)两种。随配分温度的升高,一次马氏体含量明显减少,二次马氏体含量越来越多,组织也越来越粗大,残余奥氏体含量与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随配分时间的延长,马氏体边界变得模糊,析出物有所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且残余奥氏体含量越高,材料的塑韧性越好。当配分温度为235℃、配分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高,为8.1%;其含碳量为1.02%(质量分数),实验钢硬度为52.3HRC,延伸率为12%。
关键词:低合金耐磨钢;配分工艺;残余奥氏体;塑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