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漫话古木器上的铜饰件

来源期刊:金属世界1995年第1期

论文作者:一生

文章页码:26 - 25

摘    要:<正> 所谓“古木器”,其实是一种泛指。因为木器不像瓷器、铜器、玉器,其存世可以久远,如没有人为破坏,上至商周、下至宋元明清,均有所存,人能睹其物,知其形,考据可有源流,实物可作参照。木器则不同,年代久远,便要化为腐朽,直至“零落成泥”。因此,目前宋元木器已不多见,再往上溯,更是凤毛鳞角,或只能从古画上见到其形,真正的实物,今人已无缘谋面。因此现在所说的“古木器”,存世尚多的、专家研究形成体系者,当从明代开始,至于清代和民国木器,也被纳入古木器(或称“老木器”)的范畴。 至于古木器的种类,似因古人与今人生活需要的

详情信息展示

漫话古木器上的铜饰件

一生

摘 要:<正> 所谓“古木器”,其实是一种泛指。因为木器不像瓷器、铜器、玉器,其存世可以久远,如没有人为破坏,上至商周、下至宋元明清,均有所存,人能睹其物,知其形,考据可有源流,实物可作参照。木器则不同,年代久远,便要化为腐朽,直至“零落成泥”。因此,目前宋元木器已不多见,再往上溯,更是凤毛鳞角,或只能从古画上见到其形,真正的实物,今人已无缘谋面。因此现在所说的“古木器”,存世尚多的、专家研究形成体系者,当从明代开始,至于清代和民国木器,也被纳入古木器(或称“老木器”)的范畴。 至于古木器的种类,似因古人与今人生活需要的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