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含钒页岩搅拌浸出槽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年第3期

论文作者:齐放 张一敏 薛楠楠 刘涛 黄晶

文章页码:49 - 55

关键词:搅拌槽;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优化;混合;

摘    要: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多重参考系稳态算法,通过改变搅拌槽内搅拌桨层数、桨叶层间距以及下层桨叶距底高度,对搅拌槽内固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搅拌桨层数能明显改善液面流速"死区"范围,整个槽内流体混合更加剧烈;桨叶层间距在0.33 D~0.53 D(D为搅拌槽内径)时,流体流型以合并流为主,能够加强固液之间的接触碰撞和两相间充分混合;下层桨叶距底高度为0.13 D~0.23 D时,可以有效缓解固体颗粒在槽底沉积问题,促进固体颗粒有效分散。

详情信息展示

含钒页岩搅拌浸出槽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

齐放1,2,3,4,张一敏1,2,3,4,5,薛楠楠1,2,3,4,刘涛1,2,3,4,黄晶1,2,3,4

1.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 武汉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3. 武汉科技大学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4.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页岩钒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 要: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多重参考系稳态算法,通过改变搅拌槽内搅拌桨层数、桨叶层间距以及下层桨叶距底高度,对搅拌槽内固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搅拌桨层数能明显改善液面流速"死区"范围,整个槽内流体混合更加剧烈;桨叶层间距在0.33 D~0.53 D(D为搅拌槽内径)时,流体流型以合并流为主,能够加强固液之间的接触碰撞和两相间充分混合;下层桨叶距底高度为0.13 D~0.23 D时,可以有效缓解固体颗粒在槽底沉积问题,促进固体颗粒有效分散。

关键词:搅拌槽;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优化;混合;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