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 2009,33(04),601-605
Ag/Fe2 O3 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钮志远 唐小东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摘 要: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模板, 采用离子交换法, 制备了Ag/Fe2O3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量散射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Ag/Fe2O3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复合微球直径在4006 00μm之间, 微球主要为Ag与α-Fe2O3等晶粒所组成。以甲基橙溶液为研究对象, 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 对Ag/Fe2O3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Ag/Fe2O3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关键词:
Fe2O3复合微球 ;甲基橙 ;光催化 ;
中图分类号: O643.36
收稿日期: 2008-11-13
基金: 安徽省2007年度重点科研计划 (07020203010) 资助项目;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g/Fe2 O3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bstract:
The Ag/Fe2O3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n ion exchange process with cation resins as templates.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Ag and α-Fe2O3 nanocrystals,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about 4006 00 μm.Irradi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UV light and the sunlight, respectively, and photooxidation of methly-orange was used to evaluat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g/Fe2O3 composite microspher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Fe2O3 composite microspheres had goo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Keyword:
Fe2O3composite microspheres;methyl orange;photocatalysis;
Received: 2008-11-13
Fe2 O3 粒子是一种绿色磁性材料, 近年来,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性能在生物、 医药、 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2 ,3 ]
, 而各种结构的Fe2 O3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4 ,5 ,6 ,7 ]
。 相关的研究表明, 纳米Fe2 O3 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8 ]
。 为充分利用Fe2 O3 磁性及光催化活性, 人们将Fe2 O3 作为基体制备成复合光催化材料。 龚潇等
[9 ]
制备了TiO2 /α-Fe2 O3 复合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光催化剂对活性艳蓝 X-BR 染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制备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大、 吸附性能强、 光催化效果好。 复合催化剂中TiO2 含量仅为3%, 但比纯纳米TiO2 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侯林瑞等
[10 ]
制备了Ag-TiO2 /ZnO/γFe2 O3 磁载复合光催化剂, 研究表明, 该种光催化剂在使用3次后, 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且可以方便从染料溶液中回收, 活化后可继续使用, 不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染料废水可活化性差, 处理难度大
[11 ]
。 本文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模板, 研究了一种新的Fe2 O3 复合微球制备技术, 通过离子交换、 烘干、 高温焙烧等过程, 成功地制备了Ag/Fe2 O3 复合微球, 并研究复合微球对染料废水的光催化性能。
1 实 验
1.1 主要实验仪器
XRD测定仪 (日本岛津-6000, 铜靶) , 扫描电镜 (日本Hitachi公司S-3400) , OXFORD能量散射谱仪 (英国, 牛津250) ,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 723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等。
1.2 主要试剂
FeSO4 (分析纯) , 阳离子交换树脂 (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 , 甲基橙 (上海试剂三厂) 。
1.3 Ag/Fe2O3复合微球的制备
由于Fe2+ 的交换势比Ag+ 大, 所以本文中先将部分Fe2+ 交换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上, 保证树脂还有一定的交换容量, 然后再采用Ag+ 交换, 这样Fe2+ 和Ag+ 均能置换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上, 经高温焙烧后能形成复合微球。 从笔者前期的研究表明
[11 ]
, 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必须在480 ℃以上才能完全燃烧, 而焙烧温度较高时, 形成的微球表面颗粒较大, 因此本文选取的焙烧温度为500 ℃, 时间为6 h, 高温处理后形成的Ag/Fe2 O3 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首先, 将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加入到8%HNO3 溶液中, 置于多用调速振荡器上, 选定中等速度, 连续振荡2 h, 重复此操作2次目的是为了使交换树脂中的Na+ 被H+ 置换出来。 放入烘箱内烘干, 称取其重量, 按交换容量的1/3向其中加入0.1 mol·L-1 FeSO4 溶液, 并将其放在振荡器上, 选定中等速度, 连续振荡2 h后, 用蒸馏水反复冲洗该树脂多次, 烘干后待用。
准确称取上述树脂10 g于100 ml小烧杯中, 向其中加入0.1 mol·L-1 AgNO3 溶液, 置于振荡器上, 选定中等速度, 连续振荡2 h, 重复此操作2次后, 放入烘箱内烘干, 干燥后, 置于马弗炉中, 在500 ℃温度下焙烧6 h, 即可制得Ag/Fe2 O3 微球。
1.4 Fe2O3微球的制备
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全交换容量加入0.1 mol·L-1 FeSO4 溶液, 置于多用调速振荡器上, 选定中等速度, 连续振荡2 h, 使得阳离子交换树脂被Fe2+ 饱和, 干燥后, 置于马弗炉中, 在500 ℃温度下焙烧6 h, 即可制得Fe2 O3 微球。
1.5 Ag单质微球的制备
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全交换容量加入0.1 mol·L-1 AgNO3 溶液, 置于多用调速振荡器上, 选定中等速度, 连续振荡2 h, 使得阳离子交换树脂被Ag+ 饱和, 干燥后, 置于马弗炉中, 在500 ℃温度下焙烧6 h, 即可制得Ag单质微球。
1.6 光催化实验
准确称取上述各样品100 mg于200 ml烧杯中, 加入100 ml甲基橙溶液并将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30 min后, 再将其放入太阳光下或2只40 W紫外灯下,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一次。 放入离心机中, 在2500 r·min-1 转速下离心10 min后取出, 取上清液在波长465 nm处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
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计算: 由于甲基橙溶液在本实验范围内, 其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用吸光度代替浓度来计算甲基橙的降解率:
降解率= (C 0 -C ) ×100%/C 0 (1)
C 0 为避光搅拌30 min后的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 C 为光催化不同时间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为探讨Ag/Fe2 O3 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光催化性能, 采用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仪、 X射线能量散射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以甲基橙溶液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了Ag/Fe2 O3 复合物在太阳光下和紫外灯下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2.1 X射线衍射分析
将制备的Ag/Fe2 O3 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 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见各样品在2θ 为24.3°, 33.3°, 35.8°, 41.0°, 49.6°, 54.0°, 62.6°, 64.1°出现了α-Fe2 O3 的X射线衍射峰, 而在2θ 为38.2°, 44.4°, 64.6°等处出现X射线衍射峰, 与单质Ag标准图谱相吻合, 对应的晶面分别是单质银的 (111) , (200) , (220) 面, 在2θ 为28.6°, 31.6°, 33.9°, 47.9°处出现了CaSO3 的X射线衍射峰, 这可能是由于焙烧温度较低时, 树脂中磺酸基团与Ca离子生成的组分。 从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分析可知, 该微球主要由α-Fe2 O3 和单质银以及少量CaSO3 所组成。
2.2 样品的SEM图
将Ag/Fe2 O3 复合物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产品的整体形貌以及表面特征, 如图2 (a) , (b) 所示。
由图2 (a) 中可以看出, 经高温处理后形成的Ag/Fe2 O3 复合物呈球型结构, 微球直径大约为400~600 μm, 而高温处理前阳离子交换树脂直径为500~800 μm, 这主要是由于在马弗炉中阳离子交换树脂在高温下燃烧后收缩所导致, 由图2 (b) 中可以看出, 微球表面由各种形状的晶粒所组成。
2.3 样品的EDS分析
对Ag/Fe2O3复合微球表面进行EDS的分析, 见图3 (a) , (b) 所示。
从图3 (b) 中可看出, 复合物以Ag, Fe, O等元素为主, 还有少量S, Ca, Mg等元素, S元素是由于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磺酸基团带来的, 而Ca, Mg等元素可能是由于树脂交换过程中清洗水中带入的杂质, EDS的分析结果与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图1 Ag/Fe2O3微球的XRD图
Fig.1 XRD patterns of Ag/Fe2 O3 microspheres
2.4 紫外光谱分析
室温下将Fe2 O3 微球与Ag/Fe2 O3 复合微球超声分散在蒸馏水中, 测得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到, Ag/Fe2 O3 复合微球在180~240 nm之间出现较强吸收峰, 此处为银纳米颗粒的紫外吸收峰, 而Fe2 O3 微球在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未出现明显的吸收峰。 样品的紫外光谱图表明, Ag/Fe2 O3 复合微球由于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性能, 可以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治理。
图4 样品的紫外光谱图
Fig.4 Spectra of the samples
(1) Fe2O3 microspheres; (2) Ag/Fe2O3 microspheres
2.5 紫外光下光催化实验
在10 mg·L-1 , 100 ml的甲基橙溶液中分别加入100 mg的Ag微球、 Fe2 O3 微球、 Ag/Fe2 O3 复合微球光催化剂, 以2个40 W紫外灯为光源, 每隔20 min取样一次, 考察不同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 并与未加入催化剂作对比, 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 未加入催化剂开展空白实验时, 甲基橙溶液在紫外灯下催化反应2 h后, 甲基橙降解率仅为21%。 采用Fe2 O3 微球作为光催化剂进行光化学催化时, 催化效率效果不理想, 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不高, 2 h甲基橙降解率只达到60.5%。 而加入Ag微球、 Ag/Fe2 O3 复合微球后, 在紫外光照射120 min后, 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9.2%和85.7%。 可见, Ag/Fe2 O3 复合微球光催化效果最理想。
2.6 太阳光光催化分析
在5 mg·L-1 , 100 ml的甲基橙溶液中分别加入100 mg的Ag微球、 Fe2 O3 微球、 Ag/Fe2 O3 复合微球作为光催化剂, 在太阳光下进行光催化实验, 每隔30 min取样一次, 实验结果表明, Fe2 O3 微球在太阳光下对甲基橙溶液没有脱色效果, 而Ag微球、 Ag/Fe2 O3 复合微球对甲基橙溶液有一定的脱色效果, 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 在可见光下以Ag微球、 Ag/Fe2 O3 复合微球作为光催化剂, 光降解180 min后, 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7%和87.5%。 可见, 与Fe2 O3 微球、 Ag微球相比, Ag/Fe2 O3 复合微球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有机物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 说明Ag, Fe2 O3 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协同光催化作用。
3 结 论
1. 由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仪、 X射线能量散射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可知,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模板, 先后采用Fe2+ , Ag+ 与树脂交换, 烘干、 高温焙烧后, 成功制备了Ag/Fe2 O3 复合微球。
2. 光催化实验表明, 与Ag微球、 Fe2 O3 微球相比, Ag/Fe2 O3 复合微球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有机物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 显示出了很好的协同光催化性能。
参考文献
[1] 霍丽华, 陈耐生, 黄金陵.α-Fe2O3气敏纳米粉体的红外光谱[J].光散射学报, 1999, 11 (2) :170.
[2] Wang Xiong, Gao Lisheng, Zheng Huagui, Ji Mingrong, ShenTao, Zhang Zude.Fabric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α-Fe2O3nanoparticles[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4, 269:489.
[3] Sun Zhenyu, Yuan Hanqiu, Liu Zhimin, Han Buning, ZhangXinrong.A highly efficient chemical sensor material for H2S:α-Fe2O3nanotubes fabricated using carbon nanotube templates[J].Adv.Mater., 2005, 17:2993.
[4] 张剑光, 张明福, 韩杰才, 赫晓东.新型燃烧合成方法制备α-Fe2O3纳米晶[J].材料工程, 2001, (7) :40.
[5] 朱云贵, 施善友, 李学良, 朱玉蓉.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合成纳米球形α-Fe2O3[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6 (2) :264.
[6] 董睿, 姜继森, 杨燮龙.非水介质中制备纳米氧化铁[J].无机材料学报, 2002, 17 (5) :967.
[7] 陈喜蓉, 郑典模, 陈早明.纳米氧化铁制备新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S1) :15.
[8] 娄向东, 刘双枝, 王天喜, 成庆堂, 席国喜.氧化铁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活性染料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 2006, 26 (1) :40.
[9] 龚潇, 陈天虎, 庆承松, 商薇.TiO2/α-Fe2O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硅酸盐学报, 2008, 36 (6) :838.
[10] 侯林瑞, 原长洲, 彭秧.磁载光催化剂Ag-TiO2/ZnO/γFe2O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应用化学, 2006, 23 (11) :1278.
[11] 崔玉民, 张文保.WO3/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ARB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 2008, 32 (4) :489.
[12] 徐志兵, 陈金龙.氧化锌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石油化工, 2007, 36 (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