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低位放顶煤采空区自燃区域划分与注氮口位置确定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第2期

论文作者:曹镜清 邬剑明 周春山 唐一博

文章页码:89 - 94

关键词:煤自燃;注氮防灭火;温度监测;自燃危险区域;

摘    要:为了提高煤矿注氮防灭火技术的惰化效果,以塔山矿8202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通过布置束管和温度监测系统,连续监测采空区内各测点CO、O2浓度和温度数据,绘制O2浓度分布等值线图,拟合升温速率,判定划分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采空区进风侧距工作面30170 m,回风侧距工作面30220 m的区域为自燃危险区域,通过对比注氮流量为2 500 m3/h时,注氮口位置(工作面后方50、100、150、200 m)对惰化效果的影响,发现对于低位放顶煤采空区,延伸注氮口位置于工作面后方150 m处时,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缩短约60 m,采空区深部CO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并稳定为19×10-6左右,稀释氧气惰化效果最佳。

详情信息展示

低位放顶煤采空区自燃区域划分与注氮口位置确定

曹镜清1,邬剑明1,2,周春山1,2,唐一博1,2

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 山西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 要:为了提高煤矿注氮防灭火技术的惰化效果,以塔山矿8202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通过布置束管和温度监测系统,连续监测采空区内各测点CO、O2浓度和温度数据,绘制O2浓度分布等值线图,拟合升温速率,判定划分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采空区进风侧距工作面30170 m,回风侧距工作面30220 m的区域为自燃危险区域,通过对比注氮流量为2 500 m3/h时,注氮口位置(工作面后方50、100、150、200 m)对惰化效果的影响,发现对于低位放顶煤采空区,延伸注氮口位置于工作面后方150 m处时,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缩短约60 m,采空区深部CO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并稳定为19×10-6左右,稀释氧气惰化效果最佳。

关键词:煤自燃;注氮防灭火;温度监测;自燃危险区域;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