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黄金2012年第6期

论文作者:陈志广 高帮飞 黄荣伟 李世清 薄济东

文章页码:11 - 16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华北克拉通北缘;常福龙金矿床;热液蚀变;燕山期岩浆作用;

摘    要: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成矿带以西乌拉山—大青山金成矿带内,为一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控制明显的脉型金矿床,主要与硅化和钾化热液蚀变有关。矿区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经历多期成矿叠加,主成矿期热液蚀变主要分3期,早期以面状的硅化-绿泥石化为主;中期成矿阶段以脉状的硅化、钾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为主;晚期以面状或脉状的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为主。通过对该矿床的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成因模式,探讨常福龙金矿床的形成机制与主要控矿地质因素,认为该矿床的东南部和北西部是很好的找矿空间,应进一步在该地区的深部加强找矿工作。

详情信息展示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陈志广1,2,高帮飞1,2,黄荣伟2,3,李世清2,3,薄济东2,3

1. 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2.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3. 内蒙古国金矿业常福龙金矿

摘 要: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成矿带以西乌拉山—大青山金成矿带内,为一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控制明显的脉型金矿床,主要与硅化和钾化热液蚀变有关。矿区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经历多期成矿叠加,主成矿期热液蚀变主要分3期,早期以面状的硅化-绿泥石化为主;中期成矿阶段以脉状的硅化、钾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为主;晚期以面状或脉状的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为主。通过对该矿床的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成因模式,探讨常福龙金矿床的形成机制与主要控矿地质因素,认为该矿床的东南部和北西部是很好的找矿空间,应进一步在该地区的深部加强找矿工作。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华北克拉通北缘;常福龙金矿床;热液蚀变;燕山期岩浆作用;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