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构造带两类铅锌矿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12年第3期

论文作者:陈大 黄智龙 张伦尉 龙汉生 蔡国盛 曾道国 吴林锋 刘玲

文章页码:432 - 442

关键词:黔西北;蟒硐;构造带;矿床特征;形成机制;

摘    要: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铅锌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之菱形断块北东边界断裂南东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期裂陷作用和燕山期褶皱造山过程,以及海西—印支期、燕山期两次岩浆活动。铅锌成矿特征显示,本区矿化层位较多,根据矿化特征分析并差异分辨,矿床类型划分为受上司组和摆佐组主控的矿床、受垭都—蟒硐断裂主控的矿床2种,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下伏D-C铁质、炭质、泥质碎屑岩类,但硫的来源有所不同,其中第一种类型形成机制差别在于赋矿的上司组和摆佐组地层沉积了成矿主要的硫源,并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发生富金属流体上行与地层中富硫酸盐热液的混合成矿和二次叠加,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类型;第二种类型成矿过程为构造驱动富金属成矿流体上行至构造空间,与断裂穿层逆冲过程中下行之硫酸盐流体混合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类型;两种类型的划分对深入研究本区铅锌成矿作用和找矿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详情信息展示

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构造带两类铅锌矿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陈大1,黄智龙2,张伦尉1,3,龙汉生1,蔡国盛1,曾道国1,吴林锋1,刘玲1

1.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摘 要: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铅锌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之菱形断块北东边界断裂南东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期裂陷作用和燕山期褶皱造山过程,以及海西—印支期、燕山期两次岩浆活动。铅锌成矿特征显示,本区矿化层位较多,根据矿化特征分析并差异分辨,矿床类型划分为受上司组和摆佐组主控的矿床、受垭都—蟒硐断裂主控的矿床2种,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下伏D-C铁质、炭质、泥质碎屑岩类,但硫的来源有所不同,其中第一种类型形成机制差别在于赋矿的上司组和摆佐组地层沉积了成矿主要的硫源,并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发生富金属流体上行与地层中富硫酸盐热液的混合成矿和二次叠加,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类型;第二种类型成矿过程为构造驱动富金属成矿流体上行至构造空间,与断裂穿层逆冲过程中下行之硫酸盐流体混合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类型;两种类型的划分对深入研究本区铅锌成矿作用和找矿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黔西北;蟒硐;构造带;矿床特征;形成机制;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