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基于钻孔瞬变电磁的煤层气压裂效果检测方法

来源期刊:煤炭学报2020年第9期

论文作者:范涛

文章页码:3195 - 3207

关键词:单孔瞬变电磁法;煤层气;水力压裂;三分量;趋势面提取;三维立体成像;

摘    要:煤层气水力压裂技术是提高煤矿井下煤层气资源采出率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水力压裂效果的检测评价一直缺乏较为理想的方法,传统通过监测钻孔测量水压或介质含水性的办法成本高、效率低、不直观,为解决高效形象地检测水力压裂效果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在压裂孔内施工的动源动接收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由固定相对位置的极小发射线圈和接收探头组成的收发装置,在孔内沿钻孔逐点移动进行三分量观测,进而实现对钻孔径向微小低阻地质异常体的高精度探测。该方法对收发装置参数变化敏感,通过大量的物理模拟试验分析了单支曲线特征和多测道的异常响应特性,选定了最优的收发系统、发射线圈匝数、线径、发射电流强度、接收线圈匝数、线径和磁芯长度等参数,形成了最理想的单孔瞬变电磁探测装置;对比了该方法垂直分量观测曲线与常规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曲线的形态,给出了垂直分量数据的预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水平分量数据的探头姿态变化影响的校正方法,采用趋势面提取技术完成了水平分量数据纯异常场的提取,通过异常场形态组合和幅值关系实现了异常体中心方位角定位;考虑压裂裂缝的特殊性,研发了利用Suffer和Voxler软件功能的充水裂缝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井下现场物理模拟试验对比了巷-孔瞬变电磁与单孔瞬变电磁的径向探测距离,验证单孔方法径向探测能力约为巷-孔方法的1/2。结合韩城煤矿井下的工程实践,对该方法精细检测煤层气水力压裂形成裂缝的性质、形态和规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单孔动源动接收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是井下物探、钻探和煤层气压裂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补充,能够有效应用于压裂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详情信息展示

基于钻孔瞬变电磁的煤层气压裂效果检测方法

范涛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煤层气水力压裂技术是提高煤矿井下煤层气资源采出率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水力压裂效果的检测评价一直缺乏较为理想的方法,传统通过监测钻孔测量水压或介质含水性的办法成本高、效率低、不直观,为解决高效形象地检测水力压裂效果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在压裂孔内施工的动源动接收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该方法使用由固定相对位置的极小发射线圈和接收探头组成的收发装置,在孔内沿钻孔逐点移动进行三分量观测,进而实现对钻孔径向微小低阻地质异常体的高精度探测。该方法对收发装置参数变化敏感,通过大量的物理模拟试验分析了单支曲线特征和多测道的异常响应特性,选定了最优的收发系统、发射线圈匝数、线径、发射电流强度、接收线圈匝数、线径和磁芯长度等参数,形成了最理想的单孔瞬变电磁探测装置;对比了该方法垂直分量观测曲线与常规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曲线的形态,给出了垂直分量数据的预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水平分量数据的探头姿态变化影响的校正方法,采用趋势面提取技术完成了水平分量数据纯异常场的提取,通过异常场形态组合和幅值关系实现了异常体中心方位角定位;考虑压裂裂缝的特殊性,研发了利用Suffer和Voxler软件功能的充水裂缝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井下现场物理模拟试验对比了巷-孔瞬变电磁与单孔瞬变电磁的径向探测距离,验证单孔方法径向探测能力约为巷-孔方法的1/2。结合韩城煤矿井下的工程实践,对该方法精细检测煤层气水力压裂形成裂缝的性质、形态和规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单孔动源动接收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是井下物探、钻探和煤层气压裂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补充,能够有效应用于压裂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关键词:单孔瞬变电磁法;煤层气;水力压裂;三分量;趋势面提取;三维立体成像;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