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Ga2O3:Dy3+ 纳米棒束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质
来源期刊: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第5期
论文作者:林君 张杰 乔自文 林崔昆
关键词:水热法; 纳米棒束; 镝离子; β-Ga2O3; 稀土;
摘 要:采用水热法及后续热处理制备了β-Ga2O3:Dy3+纳米棒束.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β-Ga2O3:Dy3+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FESEM等测试表明水热样品是由直径约100 nm, 长约2 μm的纳米棒组成的长径比约为3的羟基氧化镓(GaOOH)纳米棒束. 经过900 ℃高温热处理, 得到了形貌和尺寸基本保持不变的β-Ga2O3:Dy3+纳米棒束. 光致发光测试表明, Dy3+的发光由分别归属于4F9/2-6H15/2的蓝光(460~505 nm, 491 nm为最强峰)和4F9/2-6H13/2的黄光(570~600 nm, 580 nm为最强峰)组成. Β-Ga2O3基质可以有效地向Dy3+传递能量. 与固相法样品相比, 采用水热后续热处理方法制备的样品在分散性、形貌、能量传递和寿命方面明显优于固相法样品.
林君1,张杰1,乔自文2,林崔昆1
(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
2.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采用水热法及后续热处理制备了β-Ga2O3:Dy3+纳米棒束.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β-Ga2O3:Dy3+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FESEM等测试表明水热样品是由直径约100 nm, 长约2 μm的纳米棒组成的长径比约为3的羟基氧化镓(GaOOH)纳米棒束. 经过900 ℃高温热处理, 得到了形貌和尺寸基本保持不变的β-Ga2O3:Dy3+纳米棒束. 光致发光测试表明, Dy3+的发光由分别归属于4F9/2-6H15/2的蓝光(460~505 nm, 491 nm为最强峰)和4F9/2-6H13/2的黄光(570~600 nm, 580 nm为最强峰)组成. Β-Ga2O3基质可以有效地向Dy3+传递能量. 与固相法样品相比, 采用水热后续热处理方法制备的样品在分散性、形貌、能量传递和寿命方面明显优于固相法样品.
关键词:水热法; 纳米棒束; 镝离子; β-Ga2O3; 稀土;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