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火区内惰性环境下烟煤自燃特性变化
来源期刊:煤炭学报2016年第2期
论文作者:唐一博 王俊峰 薛生 邬剑明 余大洋
文章页码:439 - 443
关键词:煤自燃;惰性环境;活性基团;孔隙结构;
摘 要:在注惰后的井下密闭火区中,氧浓度较低,高温与惰性气体共存,高温与CO2或N2等惰性气体的共同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的自燃特性。以安徽淮北青东8号煤为例,在200℃下的惰性或低氧环境(CO2,N2,10%O2)内对煤样预处理12 h。通过红外光谱、孔隙分析、热重测试研究煤样处理后的物理化学变化,并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比煤的氧化产物浓度。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活化能降低,临界温度降低,自燃特性增强,中孔及大孔的比例增加,渗透率和孔隙率明显增高;煤中C—O,C=O等活性基团增多,而—OH和杂原子官能团含量减少。煤表面形成各类裂隙孔隙相互沟通,增强了气体在煤中的流动性。
唐一博,王俊峰,薛生,邬剑明,余大洋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摘 要:在注惰后的井下密闭火区中,氧浓度较低,高温与惰性气体共存,高温与CO2或N2等惰性气体的共同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的自燃特性。以安徽淮北青东8号煤为例,在200℃下的惰性或低氧环境(CO2,N2,10%O2)内对煤样预处理12 h。通过红外光谱、孔隙分析、热重测试研究煤样处理后的物理化学变化,并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比煤的氧化产物浓度。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活化能降低,临界温度降低,自燃特性增强,中孔及大孔的比例增加,渗透率和孔隙率明显增高;煤中C—O,C=O等活性基团增多,而—OH和杂原子官能团含量减少。煤表面形成各类裂隙孔隙相互沟通,增强了气体在煤中的流动性。
关键词:煤自燃;惰性环境;活性基团;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