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第5期

论文作者:江涛 刘占勇 程磊 李晖

文章页码:1 - 9

关键词:西北地区;“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构造演化;控煤作用;

摘    要:通过对中新生界的地层完整性、不整合分布与类型变化、沉积建造三方面的系统对比分析,在构造层序划分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认为,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快速定型于喜山运动中晚期。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控于南部各板块的依次北向多期碰撞,地层缺失和不整合的向南增加是南部构造挤压远、近程效应下的被动响应。印支运动期"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在规模级次和构造形态上的显著分异奠定了煤炭空间分布和构造变形分异的基础。高峰聚煤事件发生于构造引张–弱挤压下盆山"趋同"演化"广盆"发育阶段,"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的煤炭资源分别呈环状、线状分布于盆山过渡斜坡带。"围裹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心"环状分异和"夹板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轴"带状分异的主因是挤压能量从盆缘向盆内的逐级递减。

详情信息展示

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江涛,刘占勇,程磊,李晖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摘 要:通过对中新生界的地层完整性、不整合分布与类型变化、沉积建造三方面的系统对比分析,在构造层序划分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认为,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快速定型于喜山运动中晚期。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控于南部各板块的依次北向多期碰撞,地层缺失和不整合的向南增加是南部构造挤压远、近程效应下的被动响应。印支运动期"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在规模级次和构造形态上的显著分异奠定了煤炭空间分布和构造变形分异的基础。高峰聚煤事件发生于构造引张–弱挤压下盆山"趋同"演化"广盆"发育阶段,"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的煤炭资源分别呈环状、线状分布于盆山过渡斜坡带。"围裹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心"环状分异和"夹板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轴"带状分异的主因是挤压能量从盆缘向盆内的逐级递减。

关键词:西北地区;“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构造演化;控煤作用;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