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灰D(GDSA)与Cu2+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偏光性能
来源期刊:功能材料2007年第5期
论文作者:付华 张欢 庄稼 王清成 王雪梅
关键词:灰D; 三偶氮染料; 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谱; 偏光性;
摘 要:将直接染料灰D(GD)重氮化后与磺基水杨酸(SSA)偶合得到一种三偶氮染料(GDSA),研究了GDSA与Cu2+离子配合系统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Cu2+与GDSA在pH=4.6的条件下可形成配合物[Cu(Ⅱ) (GDSA)],其表观稳定常数K表=6.2×105.将该配合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制成偏光膜,研究了膜的光谱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掺有[Cu(Ⅱ) (GDSA)]的膜的偏光性能明显优于掺有GD的膜,偏光度>60%的波长区间由GD膜的100nm(550~650nm)增加到320nm(350~670nm),并使200~280nm范围紫外光的透过率<5%.
付华1,张欢1,庄稼1,王清成1,王雪梅1
(1.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将直接染料灰D(GD)重氮化后与磺基水杨酸(SSA)偶合得到一种三偶氮染料(GDSA),研究了GDSA与Cu2+离子配合系统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Cu2+与GDSA在pH=4.6的条件下可形成配合物[Cu(Ⅱ) (GDSA)],其表观稳定常数K表=6.2×105.将该配合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制成偏光膜,研究了膜的光谱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掺有[Cu(Ⅱ) (GDSA)]的膜的偏光性能明显优于掺有GD的膜,偏光度>60%的波长区间由GD膜的100nm(550~650nm)增加到320nm(350~670nm),并使200~280nm范围紫外光的透过率<5%.
关键词:灰D; 三偶氮染料; 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谱; 偏光性;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