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青藏高原昌都地区马查拉组成煤期构造背景与聚煤模式

来源期刊: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年第1期

论文作者:宋时雨 曹代勇 马志凯 彭扬文 乔军伟 杨成

文章页码:13 - 19

关键词:马查拉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背景;聚煤模式;青藏高原;昌都地区;

摘    要:为了恢复昌都盆地内早石炭世聚煤环境,对马查拉组内碎屑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的地球化学特征(La/Yb=10.04~15.62μg/g;La/Th=1.33~3.17μg/g;Hf=4.58~13.90μg/g)表明,该套沉积岩物源为来自被动大陆边缘沿物源区的沉积岩和酸性岛弧源区的花岗岩。马查拉组在Zr–Th、La–Th–Sc、Th–Co–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的位置(∑REE=193.96μg/g,LREE/HREE=6.29;δEu=0.61;La/Yb=13.17;(La/Yb)N=8.55),说明马查拉组沉积既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性,又有向大陆岛弧过渡的趋势。马查拉组主体是一套沉积于大陆边缘的浅海–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岩,层内煤层多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内,属于海侵成煤。煤层具有层数多、厚度薄、连续性差、聚煤中心分散的特点。研究区沉积时,其西缘的澜沧江洋盆已经发生俯冲,其聚煤模式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成煤。研究成果既可以细化早石炭世特提斯演化过程,又有助于揭示昌都地区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

详情信息展示

青藏高原昌都地区马查拉组成煤期构造背景与聚煤模式

宋时雨1,曹代勇1,马志凯1,彭扬文1,乔军伟2,杨成3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与测绘工程学院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3. 青海煤炭地质勘察院

摘 要:为了恢复昌都盆地内早石炭世聚煤环境,对马查拉组内碎屑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的地球化学特征(La/Yb=10.04~15.62μg/g;La/Th=1.33~3.17μg/g;Hf=4.58~13.90μg/g)表明,该套沉积岩物源为来自被动大陆边缘沿物源区的沉积岩和酸性岛弧源区的花岗岩。马查拉组在Zr–Th、La–Th–Sc、Th–Co–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的位置(∑REE=193.96μg/g,LREE/HREE=6.29;δEu=0.61;La/Yb=13.17;(La/Yb)N=8.55),说明马查拉组沉积既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性,又有向大陆岛弧过渡的趋势。马查拉组主体是一套沉积于大陆边缘的浅海–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岩,层内煤层多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内,属于海侵成煤。煤层具有层数多、厚度薄、连续性差、聚煤中心分散的特点。研究区沉积时,其西缘的澜沧江洋盆已经发生俯冲,其聚煤模式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成煤。研究成果既可以细化早石炭世特提斯演化过程,又有助于揭示昌都地区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

关键词:马查拉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背景;聚煤模式;青藏高原;昌都地区;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