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方式对V2O5/PPy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第7期
论文作者:任祥忠 江英凯 张培新 刘剑洪 张黔玲
文章页码:59 - 62
关键词:五氧化二钒;聚吡咯;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摘 要:以五氧化二钒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片状V2O5,再采用化学氧化法,通过改变氧化剂的加入顺序,制备出了不同结构的五氧化二钒/聚吡咯(V2O5/PPy)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四探针测试了材料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氧化剂的加入方式不同,所得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明显不同。先加氧化剂时,吡咯在V2O5的层间聚合,XRD测试表明所得复合材料的主要衍射峰对应的层间距由0.40806nm(V2O5)增大到0.41019nm;而先加入吡咯单体时,吡咯在V2O5的表面吸附聚合,复合材料的层间距没有明显变化。先加入氧化剂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271.8mAh/g),并且循环50次后,仍有225.4mAh/g的放电比容量。
任祥忠,江英凯,张培新,刘剑洪,张黔玲
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摘 要:以五氧化二钒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片状V2O5,再采用化学氧化法,通过改变氧化剂的加入顺序,制备出了不同结构的五氧化二钒/聚吡咯(V2O5/PPy)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四探针测试了材料的电导率。结果表明,氧化剂的加入方式不同,所得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明显不同。先加氧化剂时,吡咯在V2O5的层间聚合,XRD测试表明所得复合材料的主要衍射峰对应的层间距由0.40806nm(V2O5)增大到0.41019nm;而先加入吡咯单体时,吡咯在V2O5的表面吸附聚合,复合材料的层间距没有明显变化。先加入氧化剂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271.8mAh/g),并且循环50次后,仍有225.4mAh/g的放电比容量。
关键词:五氧化二钒;聚吡咯;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