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祭

来源期刊:资源再生2016年第5期

论文作者:高荣伟

文章页码:64 - 68

摘    要:今年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三十周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价此事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就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影响远比自己所进行的改革更大。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反应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下令全面封锁消息,而少部分知情的人也爱莫能助。甚至戈尔巴乔夫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的苏联官员向他报告此事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到发生了轻微的小事故,并且向他强调这只是一场非常常见的问题、且政府完全能够处理。当时苏联的消防员、警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冲进了火场进行灭火,在他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火灾之时,吸入了大量致命的、远超人类所能够吸收的安全辐射量的数万倍辐射,最后都倒在了现场。而一些由少先队、共青团团员等政府组织的志愿者们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现场,而此时周围已经充斥着巨大的核辐射。最后这些人包括大量的普通民众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致命的辐射最后死于癌症或身体变异。在几天之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已经飘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瑞典率先检测到异常,随后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也相继检测出超高的辐射,经过分析判定了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并开始与苏联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在舆论压力之下,苏联终于被迫承认核电站发生爆炸,但直到三年之后才逐渐开始将危险区内的民众进行疏散和撤离。从十公里到三十公里,再到一百公里最后到两百公里。大爆炸之后,乌克兰首都基辅仍然进行了五一劳动节的庆祝,乌克兰民众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上街参与庆祝游行与集会。5月9日苏联照常举行了壮观的胜利日大阅兵。但粉饰太平的举措却并没有挽救这个红色帝国,后来苏联民众逐渐了解到了可怕的真相,于是东欧剧变开始了。戈尔巴乔夫表示,正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的真相隐瞒和处置的不当,人们坚定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荡然无存,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受害最大的国家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反苏运动,随之蔓延至整个东欧地区。最终这一事故成为了压垮苏联最后的一根稻草。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帝国就此土崩瓦解,俄罗斯新的时代开始了。三十年岁月悠然而逝,可是留下来的一切仍然挥之不去。本期编发一位作者的文章回顾那个惨痛的事件。

详情信息展示

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祭

高荣伟

摘 要:今年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三十周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价此事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就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影响远比自己所进行的改革更大。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反应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下令全面封锁消息,而少部分知情的人也爱莫能助。甚至戈尔巴乔夫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的苏联官员向他报告此事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到发生了轻微的小事故,并且向他强调这只是一场非常常见的问题、且政府完全能够处理。当时苏联的消防员、警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冲进了火场进行灭火,在他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火灾之时,吸入了大量致命的、远超人类所能够吸收的安全辐射量的数万倍辐射,最后都倒在了现场。而一些由少先队、共青团团员等政府组织的志愿者们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现场,而此时周围已经充斥着巨大的核辐射。最后这些人包括大量的普通民众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致命的辐射最后死于癌症或身体变异。在几天之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已经飘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瑞典率先检测到异常,随后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也相继检测出超高的辐射,经过分析判定了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并开始与苏联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在舆论压力之下,苏联终于被迫承认核电站发生爆炸,但直到三年之后才逐渐开始将危险区内的民众进行疏散和撤离。从十公里到三十公里,再到一百公里最后到两百公里。大爆炸之后,乌克兰首都基辅仍然进行了五一劳动节的庆祝,乌克兰民众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上街参与庆祝游行与集会。5月9日苏联照常举行了壮观的胜利日大阅兵。但粉饰太平的举措却并没有挽救这个红色帝国,后来苏联民众逐渐了解到了可怕的真相,于是东欧剧变开始了。戈尔巴乔夫表示,正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的真相隐瞒和处置的不当,人们坚定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荡然无存,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受害最大的国家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反苏运动,随之蔓延至整个东欧地区。最终这一事故成为了压垮苏联最后的一根稻草。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帝国就此土崩瓦解,俄罗斯新的时代开始了。三十年岁月悠然而逝,可是留下来的一切仍然挥之不去。本期编发一位作者的文章回顾那个惨痛的事件。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