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铵助镀剂条件下氯化镍对锌层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腐蚀与防护2015年第5期
论文作者:涂湛 王贺贺 李远鹏 江社明 唐囡 杨又华 俞钢强
文章页码:435 - 438
关键词:氯化镍;批量镀;镀层厚度;金属间化合物;
摘 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度不再随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减薄,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8g/L时镀层最薄,氯化镍含量为4~8g/L时能获得厚度适中的镀层;氯化镍含量对镀锌层的形貌有影响,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层中的ζ金属间化合物层减薄,晶粒尺寸减小。Γ和δ金属间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涂湛1,王贺贺2,李远鹏2,江社明2,唐囡1,杨又华1,俞钢强2
1.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2.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
摘 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度不再随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减薄,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8g/L时镀层最薄,氯化镍含量为4~8g/L时能获得厚度适中的镀层;氯化镍含量对镀锌层的形貌有影响,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层中的ζ金属间化合物层减薄,晶粒尺寸减小。Γ和δ金属间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氯化镍;批量镀;镀层厚度;金属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