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四川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18年第2期

论文作者:代鸿章 王登红 刘丽君 于扬 代晶晶

文章页码:135 - 141

关键词:祖母绿;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区;甲基卡;

摘    要:首次在我国最大规模的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区——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中发现有祖母绿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等方法,矿区中首次发现的祖母绿有2种产状,一种是产于粗晶绿柱石边缘未见独立晶粒;另一种是呈细晶状与绿柱石共(伴)生。A号脉粗晶绿柱石边缘Cr2O3、CaO含量明显增高,分别为0.40%0.63%及0.12%0.41%,表现为祖母绿成分特征。总体表现为Cr2O3、FeO含量较高且含量变化较大,同时V2O3含量低,与大多数祖母绿矿床成分特征一致。Cr、Fe为本区祖母绿主要致色元素,可能来自于已发生变质作用的三叠系西康群砂页岩或中基性岩脉,Be、Si、Al等主要元素则来自于侵入的酸性花岗岩或伟晶岩。通过与各类型祖母绿矿床的对比,并结合区内构造背景、地层、岩浆岩及其矿物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深部存在成矿流体源区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开展深部探测,指导深部找矿。

详情信息展示

四川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

代鸿章1,王登红1,刘丽君1,2,于扬1,代晶晶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 要:首次在我国最大规模的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区——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中发现有祖母绿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等方法,矿区中首次发现的祖母绿有2种产状,一种是产于粗晶绿柱石边缘未见独立晶粒;另一种是呈细晶状与绿柱石共(伴)生。A号脉粗晶绿柱石边缘Cr2O3、CaO含量明显增高,分别为0.40%0.63%及0.12%0.41%,表现为祖母绿成分特征。总体表现为Cr2O3、FeO含量较高且含量变化较大,同时V2O3含量低,与大多数祖母绿矿床成分特征一致。Cr、Fe为本区祖母绿主要致色元素,可能来自于已发生变质作用的三叠系西康群砂页岩或中基性岩脉,Be、Si、Al等主要元素则来自于侵入的酸性花岗岩或伟晶岩。通过与各类型祖母绿矿床的对比,并结合区内构造背景、地层、岩浆岩及其矿物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深部存在成矿流体源区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开展深部探测,指导深部找矿。

关键词:祖母绿;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区;甲基卡;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