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MBO缓蚀膜中Cu的价态及成膜机制

来源期刊: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1年第1期

论文作者:曹楚南 林海潮 严川伟

关键词:Cu; 腐蚀; MBO; 缓蚀;

摘    要:用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Cu在含NaCl的2-琉基苯并噁唑(MBO)溶液中处理后,其表面所形成的缓蚀膜进行了研究.缓蚀膜的Cu2p3/2结合能值为932.3 eV,在Cu2p3/2和Cu2p1/2之间没有“卫星峰”存在,且俄歇峰CuLMM的结合能为337.6 eV,表现了典型的一价Cu化合物的特征.该缓蚀膜的红外光谱与的一价Cu的合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相一致.在形成缓蚀膜前后,N1s和S2p的结合能变化显著,表明MBO分子可能通过和N原于与一价铜离子键合的.原位的STM表明,Cl的存在可使MBO在Cu表面形成致密的三维膜.对MBO缓蚀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在MBO缓蚀膜形成过程中Cu腐蚀电位的变化.

详情信息展示

MBO缓蚀膜中Cu的价态及成膜机制

曹楚南1,林海潮1,严川伟1

(1.State Key Lab.)

摘要:用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Cu在含NaCl的2-琉基苯并噁唑(MBO)溶液中处理后,其表面所形成的缓蚀膜进行了研究.缓蚀膜的Cu2p3/2结合能值为932.3 eV,在Cu2p3/2和Cu2p1/2之间没有“卫星峰”存在,且俄歇峰CuLMM的结合能为337.6 eV,表现了典型的一价Cu化合物的特征.该缓蚀膜的红外光谱与的一价Cu的合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相一致.在形成缓蚀膜前后,N1s和S2p的结合能变化显著,表明MBO分子可能通过和N原于与一价铜离子键合的.原位的STM表明,Cl的存在可使MBO在Cu表面形成致密的三维膜.对MBO缓蚀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在MBO缓蚀膜形成过程中Cu腐蚀电位的变化.

关键词:Cu; 腐蚀; MBO; 缓蚀;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