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超大热输入焊接用EH40钢的模拟熔合线组织与性能

来源期刊:金属学报2012年第3期

论文作者:张朋彦 高彩茹 朱伏先

文章页码:264 - 270

关键词:超大热输入焊接;熔合线组织;夹杂物;晶内针状铁素体;

摘    要:通过实验室EH40船板钢的超大热输入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焊接熔合线部位的组织与性能,分析钢中夹杂物对原奥氏体晶界及晶内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在采用800 kJ/cm(t8/5=730 s)的焊接热输入,峰值温度为1400℃(保温30 s)的条件下,-20℃的冲击功能够达到150 J以上.其金相组织由块状的晶界铁素体(GBF)、晶内多边形铁素体(IPF)、晶内针状铁素体(IAF)组成,且IAF面积分数占50%以上,无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实验钢中夹杂物类型合理、密度大,有效地抑制了GBF的粗化.钢中存在的直径为5—8μm的大尺寸夹杂物,也具有IGF形核能力,甚至会形成IAF组织,表现出贫Mn区的形核机制.

详情信息展示

超大热输入焊接用EH40钢的模拟熔合线组织与性能

张朋彦,高彩茹,朱伏先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通过实验室EH40船板钢的超大热输入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焊接熔合线部位的组织与性能,分析钢中夹杂物对原奥氏体晶界及晶内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在采用800 kJ/cm(t8/5=730 s)的焊接热输入,峰值温度为1400℃(保温30 s)的条件下,-20℃的冲击功能够达到150 J以上.其金相组织由块状的晶界铁素体(GBF)、晶内多边形铁素体(IPF)、晶内针状铁素体(IAF)组成,且IAF面积分数占50%以上,无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实验钢中夹杂物类型合理、密度大,有效地抑制了GBF的粗化.钢中存在的直径为5—8μm的大尺寸夹杂物,也具有IGF形核能力,甚至会形成IAF组织,表现出贫Mn区的形核机制.

关键词:超大热输入焊接;熔合线组织;夹杂物;晶内针状铁素体;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