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基于安替比林结构的新型比色-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来源期刊: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论文作者:黄辉 郑明豪 王瑞祥 李立清 李娟华 刘昆明

文章页码:6 - 10

关键词:安替比林;席夫碱;比色荧光;铜离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摘    要:以4-氨基安替比林、5-溴水杨醛和苯乙炔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安替比林席夫碱结构的比色-荧光探针L,并通过1H NMR、IR等对结构予以确证。分别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Cu2+的加入使探针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同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在荧光光谱中,使Stokes位移减小,并伴随着荧光增强现象。机理研究表明,Cu2+和探针以1∶1的配合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Cu2+浓度分别在0~14μmol/L和2~14μmol/L范围内时,415 nm处的吸光度和50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低至1.3μmol/L和0.29μmol/L,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详情信息展示

基于安替比林结构的新型比色-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黄辉,郑明豪,王瑞祥,李立清,李娟华,刘昆明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

摘 要:以4-氨基安替比林、5-溴水杨醛和苯乙炔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安替比林席夫碱结构的比色-荧光探针L,并通过1H NMR、IR等对结构予以确证。分别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Cu2+的加入使探针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同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在荧光光谱中,使Stokes位移减小,并伴随着荧光增强现象。机理研究表明,Cu2+和探针以1∶1的配合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Cu2+浓度分别在0~14μmol/L和2~14μmol/L范围内时,415 nm处的吸光度和50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低至1.3μmol/L和0.29μmol/L,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安替比林;席夫碱;比色荧光;铜离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