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演化差异性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期刊: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年第1期

论文作者:曹代勇 魏迎春 王安民 王路 刘志飞 秦荣芳 束振宇 陈高健

文章页码:12 - 20

关键词:显微组分;惰质组;大分子结构;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摘    要:显微组分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已经认识到决定显微组分性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大分子结构。为了揭示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显微组分大分子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大分子结构演化的构造应力效应、煤变质全阶段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指出由于富镜质组煤的广泛分布和重要工业用途使之成为煤结构研究的主要对象,惰质组的研究则相对缺乏,阻碍了对煤特性的全面认识。提出"煤变质作用的热–应力条件决定显微组分结构演化、惰质组与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演化具有差异性"的研究思路,采用惰质组/镜质组高温高压模拟和热模拟实验并与自然序列变质–变形煤对比,研究显微组分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定量刻画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与温压条件的关系,揭示构造应力对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和纳米孔隙结构的控制,确定煤变质全过程中惰质组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路径,建立惰质组大分子动力学模型。上述研究成果将充实对煤微观结构演化及其控制因素的全面认识,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详情信息展示

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演化差异性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曹代勇1,2,魏迎春1,2,王安民1,2,王路3,刘志飞2,秦荣芳2,束振宇2,陈高健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摘 要:显微组分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已经认识到决定显微组分性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大分子结构。为了揭示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显微组分大分子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大分子结构演化的构造应力效应、煤变质全阶段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指出由于富镜质组煤的广泛分布和重要工业用途使之成为煤结构研究的主要对象,惰质组的研究则相对缺乏,阻碍了对煤特性的全面认识。提出"煤变质作用的热–应力条件决定显微组分结构演化、惰质组与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演化具有差异性"的研究思路,采用惰质组/镜质组高温高压模拟和热模拟实验并与自然序列变质–变形煤对比,研究显微组分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定量刻画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与温压条件的关系,揭示构造应力对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和纳米孔隙结构的控制,确定煤变质全过程中惰质组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路径,建立惰质组大分子动力学模型。上述研究成果将充实对煤微观结构演化及其控制因素的全面认识,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显微组分;惰质组;大分子结构;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