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第4期

论文作者:常俊杰

文章页码:16 - 60

关键词:后备采区;开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摘    要:为了优化马兰矿后备采区开拓方案设计,做到设计可行、开采经济、技术先进。根据后备采区的地质条件,提出了3种开拓方案,并对3种开拓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即后备采区布置集中运输大巷,原煤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此方案符合当今煤矿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矿井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总投资少。该开拓方案技术可靠先进,对在类似条件下的井田开发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详情信息展示

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戴雯1,2,周骛1,2,彭梁1,2,蔡小舒1,2

1.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

摘 要:为探究入射角度对煤粉挥发分析出的影响,针对单颗粒煤粉在McKenna燃烧器中的着火和燃烧过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模拟气相运动,采用P1模型模拟颗粒与周围气体间的辐射换热,采用离散颗粒模型(DPM)模拟煤粉颗粒的运动与相互作用,采用化学逾渗脱挥发分(CPD)模型模拟煤粉的热解过程,结合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模型,根据煤粉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结果假设挥发分组成,基于FLUENT平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甲烷/氧气当量比0.8的实验工况下温度的测量结果作为计算模型验证数据。对煤粉颗粒5种不同入射角度的工况进行模拟,得到了煤粉颗粒温度、速度、挥发分含量随颗粒轨迹的变化过程。通过编写UDF文件对边界温度和速度条件进行详细设置,减小计算误差;同时对网格独立性进行验证,避免网格带来的误差。分析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颗粒能否经过高温区以及能否在高温区内保持较久的停留时间,是影响颗粒挥发分析出及燃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颗粒在经历高温区后温度可达650 K以上,即可以发生挥发分析出和燃烧,但发生高度不一;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燃烧与未燃颗粒并存的现象也验证了这一点,同时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及氧气浓度分布也有效地解释了这一现象。所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着火机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粉;燃烧;数值模拟;McKenna燃烧器;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