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萨热克铜矿床硫铅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17年第5期
论文作者:贾润幸 方维萱 胡雷雷 刘得磊 李述国 陈腾
文章页码:630 - 637
关键词:成因;稳定同位素;砂砾岩型;萨热克铜矿床;新疆乌恰;
摘 要:新疆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萨热克铜矿石中碎裂岩化发育,并伴有沥青化,金属硫化物以辉铜矿为主,含少量的斑铜矿和黄铜矿等,多与次生石英-方解石等沿砾石裂隙分布。矿石中辉铜矿δ34S=-19.1‰-13.2‰,辉铜矿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69918.417,207Pb/204Pb为15.29415.684,208Pb/204Pb为36.90938.996。次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17.9‰20.6‰,δDV-SMOW变化范围为-82.6‰-52.4‰。矿石中沥青δ13C变化范围为-20.79‰-20.35‰,康苏组煤岩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4.7‰-24.3‰,两者较为接近。上述结果表明萨热克铜矿床中的硫源自地层中大量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指示成矿金属元素具有多元性,次生石英中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矿石中的沥青等有机质与下伏中-下侏罗统煤层等烃源岩有关。上述同位素资料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显示萨热克铜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的成矿特征。
贾润幸1,方维萱1,胡雷雷2,刘得磊3,李述国1,陈腾1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3.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摘 要:新疆萨热克大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萨热克铜矿石中碎裂岩化发育,并伴有沥青化,金属硫化物以辉铜矿为主,含少量的斑铜矿和黄铜矿等,多与次生石英-方解石等沿砾石裂隙分布。矿石中辉铜矿δ34S=-19.1‰-13.2‰,辉铜矿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69918.417,207Pb/204Pb为15.29415.684,208Pb/204Pb为36.90938.996。次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17.9‰20.6‰,δDV-SMOW变化范围为-82.6‰-52.4‰。矿石中沥青δ13C变化范围为-20.79‰-20.35‰,康苏组煤岩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4.7‰-24.3‰,两者较为接近。上述结果表明萨热克铜矿床中的硫源自地层中大量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指示成矿金属元素具有多元性,次生石英中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矿石中的沥青等有机质与下伏中-下侏罗统煤层等烃源岩有关。上述同位素资料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显示萨热克铜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的成矿特征。
关键词:成因;稳定同位素;砂砾岩型;萨热克铜矿床;新疆乌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