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4,(06),985-989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04.06.019
稀土镧钼热阴极材料稳定发射机理——碳化及发射寿命
周文元 张久兴 刘燕琴 万小峰 周美玲 左铁镛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2 ,北京100022 ,北京100022 ,北京100022 ,北京100022 ,北京100022
摘 要:
探讨了碳化Mo La2O3热阴极的寿命机理,分析了阴极工作温度和碳化度(碳化层厚度)对碳化Mo La2O3阴极电子管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化Mo La2O3热阴极的发射寿命是由碳化层中Mo2C的损耗决定的,阴极表面Mo2C消耗殆尽,阴极发射寿命即终结。阴极表面Mo2C一方面作为还原剂与La2O3作用被消耗,另一方面它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阴极中Mo2C的损耗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在相同温度时,碳化Mo La2O3阴极中与La2O3还原反应损耗的Mo2C和Mo2C在高温下分解损耗的相当。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建立了各因素影响寿命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高温分解实验得到了Mo2C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速率。在1673K,Mo2C的分解速率为1.21×10-7g/(cm2·s),碳化度δ≥15%,Mo La2O3热阴极可稳定发射1000h以上。
关键词:
MoLa2O3阴极 ;碳化 ;发射寿命 ;数学模型 ;
中图分类号: TG113
作者简介: 周文元(1970),男,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03-09-12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8061316);
Stable emission mechanism of Mo-La2 O3 cathode—Carbonization and emission lifetime
Abstract:
The lifetime mechanism of Mo-La2 O3 cathode was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cathode and the carbonized ratio (thickness of carbonized layer) on lifetime of tubes equipped with carbonized Mo-La2 O3 cathode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emission can keep stable only whe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is in range of 1 600 K to 1 700 K and the carbonized layer must be composed of Mo2 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fetime of carbonized Mo-La2 O3 cathode is decided by the consuming velocity of Mo2 C of the carbonized layer of cathodes. The Mo2 C is consumed as reducer for La2 O3 and vaporized after decomposition during the working time. At 1 673 K, The consuming velocity is 1.21×10-7 g/(cm2 ·s). The stable emission lifetime of tubes equipped with carbonized Mo-La2 O3 cathodes can exceed 1000h if the carbonized ratio is above 15%.
Keyword:
Mo-La2 O3 thermoinic cathode; carbonization; emission lifetime; mathematical mode;
Received: 2003-09-12
20世纪70年代, 瑞士BBC公司
[1 ,2 ]
首次报道了表面涂覆Pt、 Re等稀有贵金属的Mo-La2 O3 热阴极材料。 因其具有工作温度低、 发射电流大、 抗中毒、 抗离子轰击性能好, 特别是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W-ThO2 阴极无法比拟的优点, 引起了各国电子管专家和材料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1980年, Goebel等
[3 ]
进行了Mo-La2 O3 空心阴极产生大电流等离子体代替LaB6 的研究, 发现Mo-La2 O3 阴极发射电流在发射10 h后才达到一个稳定数值, 而且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100 h), 发射电流出现衰减现象; 1985年他们又对大面积Mo-La2 O3 阴极发射体进行了研究
[4 ]
, 制备出了直径为76 mm、 厚度为64 mm的圆盘状间热式阴极, 这种阴极在1 973 K发射电流密度可达11~12 A/cm2 。 研究结果表明, Mo-La2 O3 热阴极表面碳化层情况、 晶粒结构、 表面镧元素的富集情况都对阴极的发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特别是阴极表面碳化层是影响Mo-La2 O3 阴极的发射稳定性和发射寿命的关键因素。
Mo-La2 O3 阴极是极具希望取代已使用百年具有放射性污染的W-ThO2 材料的新一代热阴极材料。 但由于其发射稳定性差、 工作温度范围窄、 寿命短等原因, Mo-La2 O3 阴极至今未真正进入工业应用。
1碳化Mo-La2O3阴极的寿命机理
关于Mo-La2 O3 阴极的热电子发射机理, Buxbaun等
[5 ,6 ]
认为与W-ThO2 阴极的原子膜机理相同, 即碳化-还原-单原子层-电子发射。 他们认为阴极在工作过程中稀土氧化物被碳化层中的Mo2 C还原成单质原子La, 稀土单质La原子在阴极表面单个均匀地排列着, 在阴极表面形成一层镧原子薄膜, 当吸附至一单层时, 电子发射最大; 聂等
[7 ,8 ,9 ]
通过热力学计算认为, Mo-La2 O3 阴极在工作温度下, La2 O3 是不能被Mo2 C还原的, 但他们通过高温XPS和AFM等实验观察到在Mo-La2 O3 阴极发射时有镧单质的出现, 进而提出了超额镧的“纳米微粒子(薄膜)”假说。
以上两种假说都认为, Mo-La2 O3 阴极在工作时, 阴极内部作为活性发射物质的镧是促进Mo-La2 O3 阴极电子发射和发射稳定的关键因素, 是保证Mo-La2 O3 阴极电子发射的稳定性和发射寿命的基础。
碳化Mo-La2 O3 阴极工作时, 阴极中单质La的产生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方式:
3Mo2 C+2La2 O3 =
4La+6Mo+3CO2 (1)
3Mo2 C+La2 O3 =
2La+6Mo+3CO (2)
根据热化学动力学的Gibbs-Helmholz自由能方程式:
ln
k
=
-
Δ
Η
?
(
Τ
0
)
R
Τ
+
Δ
S
?
(
Τ
0
)
R
?
?
?
(
3
)
而
ΔH ? =∑n i ·H ? i -∑n k ·H ? k (4)
ΔS ? =∑n i ·S ? i -∑n k ·S ? k (5)
式中 i 表示生成物; k 表示反应物。
反应(1)、 (2)中各物质的ΔH ? 、 ΔS ? 可由热力学数据手册查得, 根据式(4)和(5)计算, 反应(1)和(2)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
ΔH ? 1 T =-110.25 T +40.04×10-3 T 2 -
6.86×10-6 T 3 -36.24×105 T -1 +
4 309 507.95
ΔS ? 1 T =-110.25×ln T +80.08×10-3 T -
10.29×10-6 T 2 -18.12×105 T -2 +
1 714.15
ΔH ? 2 T =-74.51 T +22.59×10-3 T 2 -
3.43×10-6 T 3 -46.74×105 T -1 +
2 497 600.68
ΔS ? 2 T =-74.51×ln T +45.18×10-3 T -
5.15×10-6 T 2 -23.37×105 T -2 +
1 241.69
将以上热力学函数代入式(3), 就可求得上述两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反应(1)、 (2)的平衡常数k
Table 1 Equilibrium constantsof reactions (1) and (2)
T /K
k 1
k 2
1 500
7.644 49×10-95
8.598 55×10-46
1 600
1.096 29×10-85
1.595 49×10-40
1 700
1.296 67×10-77
7.020 79×10-36
1 800
1.919 62×10-70
9.321 9×10-32
1 900
4.942 87×10-64
4.516 05×10-28
2 000
2.879 69×10-58
9.291 77×10-25
由平衡常数定义可知:
k 1 =p
C
Ο
2
3
·p
L
a
4
·a
Μ
o
6
/(a
Μ
o
2
C
3
·a
L
a
2
Ο
3
2
) (6)
k2 =p
C
Ο
3
·p
L
a
2
·a
Μ
o
6
/(a
Μ
o
2
C
3
·aLa 2 O 3 ) (7)
式中 pCO 、 pLa 、 pCO 2 分别为各气态物质的平衡蒸气压, Pa ; aLa 2 O 3 、 aMo 、 aMo 2 C 分别为各物质的活度。
根据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 对反应(1)有:
p
C
Ο
2
=
3
4
p
L
a
(
1
)
?
?
?
(
8
)
对反应(2)有:
p
C
Ο
=
2
3
p
L
a
(
2
)
?
?
?
(
9
)
因此
k
1
=
2
7
6
4
(
p
L
a
(
1
)
)
7
?
a
Μ
o
6
/
(
a
Μ
o
2
C
3
?
a
L
a
2
Ο
3
2
)
?
?
?
(
1
0
)
k
2
=
8
2
7
(
p
L
a
(
2
)
)
5
?
a
Μ
o
6
/
(
a
Μ
o
2
C
3
?
a
L
a
2
Ο
3
2
)
?
?
?
(
1
1
)
假设阴极中各成分是相互独立, 不存在中间相和固溶现象, 则a La2 O3 、 a La 、 a Ma 、 a Mo2 C 均为1, 代入式(6)和(7)可以得到不同温度各反应的平衡蒸气压, 结果见表2。 Mo-La2 O3 阴极工作温度在1 600~1 700 K之间, 电子管内真空度一般为10-6 ~10-8 Pa
[10 ]
, 因此只有反应(2)才可以进行。
表2 反应(1)、 (2)中镧的平衡蒸气压(Pa)
Table 2 Equilibrium vapour pressure oflanthanum in reactions (1) and (2)
T /K
p
L
a
(
1
)
p (2) La
1 500
4.057 97×10-14
1.237 48×10-9
1 600
8.248 81×10-13
1.400 34×10-8
1 700
1.173 99×10-11
1.188 32×10-7
1 800
1.241 67×10-10
7.935 16×10-7
1 900
1.022 89×10-9
4.331 18×10-6
2 000
6.814 78×10-9
1.991 93×10-5
Mo-La2 O3 阴极工作时, 阴极中扩散到阴极表面的La2 O3 不断被Mo2 C还原, 产生单质镧
[11 ,12 ]
。 阴极表面La2 O3 和Mo2 C的存在是保证单质镧生成的必要条件, 当阴极中La2 O3 或Mo2 C耗尽时, 阴极的发射寿命也就终结。 由此可知, 碳化Mo-La2 O3 阴极寿命终止是由于阴极中La2 O3 或Mo2 C的损耗殆尽。
得到阴极工作时La的平衡蒸气压后, 进而可由Knudsen方程得到Mo-La2 O3 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La蒸发的质量m , 需要注意的是, Knudsen计算的是纯物质的蒸发质量, 计算Mo-La2 O3 阴极中La2 O3 的损耗速度时应乘以La2 O3 在合金中所占体积分数。 在不同温度时, 碳化Mo-La2 O3 阴极中La2 O3 的损耗速度和一根直径为1 mm氧化镧阴极中La2 O3 完全耗尽所需时间见表3。 在Mo-La2 O3 阴极的工作温度为1 600~1 700 K时, La2 O3 耗尽时间均在50 000 h以上, 可见La2 O3 的损耗并不是影响Mo-La2 O3 阴极寿命的关键因素, 而主要取决于碳化层中Mo2 C的损耗。
表3 Mo-La2O3阴极中Mo2C、 La2O3的损耗速度及La2O3耗尽所需时间
Table 3 Consuming rate of Mo2 C and La2 O3 of carbonized Mo-La2 O3 cathode
T /K
v (Mo2 C)/ (g·cm-2 ·s-1 )
v (La2 O3 )/ (g·cm-2 ·s-1 )
t (La2 O3 )/ h
1 500
2.201 28×10-9
9.999 26×10-10
6 944 957
1 600
2.411 87×10-8
1.095 59×10-8
633 855
1 700
1.985 58×10-7
9.019 47×10-8
76 994
1 800
1.288 55×10-6
5.853 2×10-7
11 864
1 900
6.845 58×10-6
3.109 59×10-6
2 233
2 000
3.068 6×10-5
1.393 91×10-5
498
v (Mo2 C) is consuming rate of Mo2 C; v (Ca2 O3 ) is consuming rate of La2 O3 ; t (La2 O3 ) is lifetime of La2 O3 .
2碳化Mo-La2O3阴极发射寿命数学模型
由上面分析可知, 碳化Mo-La2 O3 阴极的寿命是由碳化层中Mo2 C的损耗决定的。 碳化Mo-La2 O3 阴极在高温工作时, Mo2 C一方面作为还原剂与La2 O3 作用被损耗, 另一方面它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 阴极中Mo2 C的损耗包括上述两个方面, 因此碳化Mo-La2 O3 阴极的发射寿命τ 与工作温度T 、 碳化层厚度H (碳化度δ )、 发射电流I f 等因素有关, 即:
τ =f (T , δ , I f ) (12)
Mo2 C在高温下的分解速度v 与温度T 的关系, 可用指数函数表示:
v =dr /dt =v 0 ·eα (T -T 0 ) (13)
式中 v 0 为温度T 0 时的分解速度; α 为分解常数, 与阴极表面状况、 工作气氛等有关。
假定碳化层耗尽时阴极工作温度为T e , 则寿命τ 为
τ
=
e
α
Τ
0
v
0
∫
r
0
τ
0
e
-
α
Τ
d
r
?
?
?
(
1
4
)
在碳化Mo-La2 O3 阴极工作温度范围内, r 与T 的关系近似于线性, 其比例因子
Κ
=
r
e
-
r
0
Τ
e
-
Τ
0
, 替换T =r /K , 则
τ
=
e
α
Τ
0
v
0
∫
r
0
r
e
[
exp
(
-
α
Τ
Κ
)
-
exp
(
-
α
r
e
Κ
)
]
d
r
=
e
α
Τ
0
α
v
0
r
e
-
r
0
Τ
e
-
Τ
0
[
exp
(
-
α
Τ
0
)
-
exp
(
-
α
Τ
E
)
]
?
?
?
(
1
5
)
式(15)是表征碳化Mo-La2 O3 阴极发射寿命和阴极工作温度及碳化层厚度的基本关系式。
3碳化Mo-La2O3阴极发射寿命模拟实验
3.1实验
由前面计算与理论分析可知, 碳化Mo-La2 O3 阴极的发射寿命是由阴极表面碳化层中Mo2 C的损耗决定的。 在实际电子管高温工作时, 阴极中Mo2 C的损耗量非常微小, 而且电子管中的栅极、 阳极等其它部分中的Mo、 O、 C和其它杂质元素也会发生分解和蒸发。 目前分析技术还无法进行实际电子管中Mo2 C分解的准确分析, 为了对电子管阴极发射寿命进行预测, 模拟电子管的工作环境, 采用分析纯的Mo2 C粉末, 测定Mo2 C在高温时的分解速度, 进而得到Mo-La2 O3 阴极的理论发射寿命。
实验分析仪器是Rheometric Scientific STA-1500热重分析仪。 将纯Mo2 C粉末装在直径5 mm的高纯氧化铝坩埚中压实。 分析时试样室真空度保持在10-5 Pa以上, 升温速度10 K/min, 当温度升到1 473、 1 573、 1 673 K时各保温10 min, 测试在各阶段Mo2 C的质量损失。
3.2结果与分析
Mo2 C高温时分解质量损失曲线见图1。
图1 Mo2C高温分解曲线
Fig.1 Decomposing rate of Mo2 C at high temperature
由上面曲线可得到不同温度Mo2 C的分解质量m d , 因此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Mo2 C分解质量即分解速率v d 为:
v
d
=
Δ
m
d
Δ
t
?
Δ
S
?
?
?
(
1
6
)
将分析结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得不同温度时Mo2 C的分解速度, 如表4所示。 计算时需要注意的是, 用Mo2 C粉末模拟分解实验要考虑其分解面积并不是坩埚口的面积, 必须进行修正, 修正系数n 为理论ρ (Mo2 C)与粉末ρ (Mo2 Cf )之比, 即
n
=
ρ
(
Μ
o
2
C
)
ρ
(
Μ
o
2
C
f
)
?
?
?
(
1
7
)
表4 不同温度时Mo2C的分解速度
Table 4 Decomposing rate of Mo2 C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 /K
m d /g
v d /(g·cm-2 ·s-1 )
1 473
6.09×10-6
5.17×10-8
1 573
1.079×10-5
9.16×10-8
1 673
1.42×10-5
1.21×10-7
由前面计算和上面实验结果可看出, 在阴极工作的温度范围内(1 600~1 700 K), 碳化Mo-La2 O3 阴极中与La2 O3 还原反应Mo2 C损耗速率和Mo2 C在高温下分解损耗速率基本相同, 因此, Mo-La2 O3 阴极的寿命是由阴极碳化层分解和与La2 O3 还原反应损耗共同决定的。 因此碳化Mo-La2 O3 阴极发射寿命可计算为
τ
=
Μ
(
Μ
o
2
C
)
(
v
d
+
v
r
)
?
S
=
V
(
Μ
o
2
C
)
?
ρ
(
Μ
o
2
C
)
2
v
d
?
S
=
[
π
(
d
2
)
2
-
π
(
d
-
2
Η
2
)
2
]
?
l
?
ρ
(
Μ
o
2
C
)
2
v
d
?
π
d
l
?
?
?
(
1
9
)
式中 M (Mo2 C)为阴极中碳化层Mo2 C的质量; v d , v r 分别为阴极中Mo2 C的分解和还原损耗速度; S 为阴极表面发射有效面积; ρ (Mo2 C)为Mo2 C的密度, 为8.92 g/cm3 ; V (Mo2 C)为阴极中碳化层的体积; d , l 分别为阴极直径和长度; H 为阴极碳化层厚度。 因此
τ
=
[
π
(
d
2
)
2
-
π
(
d
-
2
Η
2
)
2
]
?
l
?
ρ
(
Μ
o
2
C
)
2
v
d
?
π
d
l
=
(
d
Η
-
Η
2
)
?
ρ
(
Μ
o
2
C
)
2
v
d
d
?
?
?
(
1
9
)
若阴极工作温度为1 673 K, 直径为1.0 mm, 不同碳化度的Mo-La2 O3 阴极碳化层耗尽时间(发射寿命)见表5。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 要满足Mo-La2 O3 阴极FU-6051电子管稳定工作1 000 h以上, 阴极碳化度必须大于15%。 而且, 工作温度对Mo-La2 O3 阴极的发射寿命影响很大, 如碳化度为15%的阴极在1 473 K时阴极寿命为3 432 h, 1 573 K时阴极寿命为1 937 h, 1 673 K时阴极寿命仅为1 466 h。 由前面讨论可知, Mo-La2 O3 阴极工作温度为1 600~1 700 K较为合适, 因此Mo-La2 O3 阴极碳化度必须大于15%, 才能保证Mo-La2 O3 阴极电子管稳定工作寿命1 000 h的要求。
表5 不同碳化度Mo-La2O3阴极的发射寿命
Table 5 Influence of carbonization ratioon stable emission lifetime
δ /%
H /μm
τ /h
1 473 K
1 573 K
1 673 K
5
16.177 16
1 144.148
645.769 1
488.8
10
32.914 26
2 288.296
1 291.538
977.7
15
50.273 83
3 432.444
1 937.307
1 466.6
20
68.330 95
4 576.592
2 583.076
1 955.5
25
87.177 14
5 720.74
3 228.845
2 444.3
30
106.925 9
6 864.888
3 874.615
2 933.2
4结论
1) 碳化Mo-La2 O3 热阴极的发射寿命是由碳化层中Mo2 C的损耗决定的, 阴极表面Mo2 C消耗殆尽, 阴极发射寿命也就终结。
2) 阴极表面Mo2 C一方面作为还原剂与La2 O3 作用被损耗, 另一方面它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 阴极中Mo2 C的损耗包括上述两个方面。 在相同温度时, 碳化Mo-La2 O3 阴极中与La2 O3 还原反应损耗的Mo2 C和Mo2 C在高温下分解损耗的相当。
3) 碳化Mo-La2 O3 热阴极的发射寿命与工作温度和碳化层厚度的函数关系为
τ
=
e
α
Τ
0
α
v
0
?
r
e
-
r
0
Τ
e
-
Τ
0
?
[
exp
(
-
α
Τ
0
)
-
exp
(
-
α
Τ
e
)
]
。 温度越高, 寿命越短; 碳化层越厚, 寿命越长。
4) 碳化Mo-La2 O3 热阴极的发射寿命与碳化度成正比关系。 在1 600~1 700 K, 碳化度δ ≥15%, 碳化Mo-La2 O3 热阴极可稳定发射1 000 h以上。
参考文献
[1] BaxbaumC,GessingesG.ReactionCathode[P].US4019081,1977.
[2] BaxbaumC,GessingesG.LanthanatedThermionicCathodes[P].US4083811,1978.
[3] GoebelDM,ForresterAT,JohnstonS.La Moemitterinhollowcathode[J].RevSciInstrum,1980,51(11):14681470.
[4] GoebelDM,HirookaY,CampbellG.ALargearealanthanummolybdenumelectronemitters[J].RevSciInstrum,1985,56(10):18881893.
[5] BuxbaumC,BadenP.TheLa Mocathode—Anewthermionichigh performancemetalcathode[J].BrownBoveriReview,1979,179:4345.
[6] BaxbaumC.ThermionicCathode[P].US4274030,1981.
[7] 王金淑,周美玲,张久兴.La Mo阴极中单质La形成的热力学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8,27(增刊):159161.WANGJin shu,ZHOUMei ling,ZHANGJiu xing.ThermodynamicanalysisofformationofmetalliclanthanuminMoLa2O3cathode[J].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1998,27(Suppl):159161.
[8] NIEZuo ren,ZUOTie yong,ZHOUMei ling,etal.HightemperatureXPS/AESinvestigationofMo La2O3cathodes(Ⅱ)—Variationoflanthanumduringactivationprocesses[J].JournalofRareEarths,2000,18(2):110114.
[9] NIEZuo ren,ZUOTie yong,ZHOUMei ling,etal.HightemperatureXPS/AESinvestigationofMo La2O3cathode(Ⅰ)—Speciesandpropertiesofoxygenonsurface[J].JournalofRareEarths,1999,17(4):267270.
[10] 电子管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发射管设计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VacuumTubeDesignBookCommittee.VacuumTubeDesignBook[M].Beijing:NationalDefenceIndustryPress,1980.
[11] WANGJin shu,ZHOUMei ling,NIEZuo ren,etal.AstudyofdiffusionbehaviorofelementslanthanumandoxygeminMo La2O3cathode[J].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2000,311:8285.
[12] WANGJin shu,ZHOUMei ling,NIEZuo ren,etal.SurfacesegregationofLa2O3moleculesinMo La2O3cathodematerials[J].TransNonferrousMetSocChina,2000,10(6):7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