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7780条信息,每页显示10条信息,共778页。用时:0小时0分0秒781毫秒
裂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破裂是板材成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失效形式,如何分析预测破裂现象的发生,对于改进成形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碳钢类板材,其塑性性能好,伸长率高,破裂前产生明显的颈缩现象.以颈缩现象为宏观依据提出的拉伸失稳理论,如Swift分散性失稳理论[1],Hill集中性失稳理论[2],M-K沟槽理论[3],在该类材料的成形性能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然而,随着轻质合金板材(如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应用的逐渐增多,人们发现这类材料的颈缩现象不明显或几乎没有.因此,传统的拉伸失稳理论在该类材料成形性能分析中应用受限,韧性损伤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类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多孔材料模型,连续介质损伤模型和韧性断裂准则.从损伤演变与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区分,前两类模型可称为耦合模型,后一类模型可称为非耦合模型.多孔材料模型,即为被人熟知的......
;2) 防撞柱体内部结构采用了刚度诱导设计方案,使得其在承受压溃力时可以获得理想的变形模式,从而更好的保护司机室的安全空间.在本文中,对该新型防撞柱结构进行了碰撞场景的有限元分析和相应的原型车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变形模式稳定且与预计的理想模式高度一致.试验时,最大载荷为874.17kN,并且压溃过程中载荷全程高于弹性设计载荷334kN.除此之外,试验中并未有明显的结构撕裂失效现象.因此,本文提出的新型防撞柱结构能够满足新标准的全部设计要求,有效改善地铁车辆司机室的耐撞性能.最后,本文对该结构的吸能效率以及轻量化设计方面的亮点同样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防撞柱结构;地铁车辆司机室;耐撞性;准静态试验 Foundation item: Project(2016YFB1200505-01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失稳,引入黏弹性内聚力模型模拟底座板与沥青层间黏结-脱黏-分离-开裂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车辆-轨道-路基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现场推板试验获得层间接触参数,借助基床表层动位移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系统分析复杂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层的受力性能及裂纹扩展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温度梯度作用下,温度敏感区处于底座板边缘有效接触区的边角位置;在负温度梯度作用下,最大应力和应变都较小,且温度敏感区...,>0.层间伤损演化及脱黏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层间能量变化作为伤损演化的判断准则,如式(5)[15]所示: (5) 式中:G0t,G0s和G0n分别为第一,第二切向及法向层间界面断裂韧度;Gt,Gs和Gn分别为第一,第二切向及法向层间界面能量,断裂能为σ(应力)-δ(有效位移)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当层间能量的释放量达到断裂条件时,层间界面脱黏失效,层间接触关系退化为"硬接触......
; interdiffusion; thermal exposure; numerical inverse method 单晶高温合金具备优异的抗蠕变,抗疲劳和抗热腐蚀性能,因而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1-2].由于叶片服役温度高且服役环境苛刻,叶片高温合金在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和腐蚀.因此,通常在叶片表面施加高温防护涂层,防止叶片在服役过程中过早退化而失效.作为常用的高温防护涂层之一的MCrAlY...,但实际涂层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不足4%,这可能是由于在沉积过程中基体有负偏压,使得离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吸引到基体上,但靶材中Al元素相比于其他元素的离化率低,使得Al元素到达基体的概率减小,造成涂层中的Al发生负偏离;另一方面由于Al元素摩尔质量比靶材中的其余元素的小,在沉积过程中离子碰撞损失量大[20].上述2种因素导致涂层中Al元素含量偏低. 表2 图1(a)中选区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铜复合材料的服役条件要求它们除承担摩擦和导电功能外,同时要满足在高能载条件(高压或高速)下的力学性能要求.当石墨含量较低时石墨/铜复合材料的强度较高但不能形成有效的润滑膜,而含量较高时石墨的富集与基体的割裂现象严重[1].在高能负荷条件下,此类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会由于铜基体的高温蠕变[2]及石墨的变形开裂[3]而引起失效,这将导致其摩擦性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石墨润滑的关键在于其使用过程中致密润滑膜...磨,耐高温,耐电弧烧蚀以及良好的自润滑性等一系列优点[5],向石墨/铜复合材料中添加碳纤维部分替代石墨使得其在摩擦时既作为润滑相又承担部分载荷起到增强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碳纤维由于范德华力,表面摩擦力,静电力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导致的搭桥效应,以及石墨/铜复合材料以混料的方法制备等原因,在制备过程中碳纤维易发生缠绕而难以实现高度均匀的分散[1, 6].而且,碳纤维和铜是非反应性的......
system[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3, 223(1): 39-48. [5] 范兴祥, 董海刚, 付光强, 等. 还原-磨选法从汽车尾气失效催化剂中富集铂族金属[J]. 稀有金属, 2014, 38(2): 262-269. FAN Xing-xiang, DONG Hai-gang, FU Guang-qiang, et al...燃料电池等二次资源富含Pt,Pd,Rh和Ru等多种贵金属[4-6].在铜阳极泥预处理富集贵金属过程中产生了相当于铜阳极泥质量3~4倍的分铜液.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产生30万m3的分铜液[7],其中溶有一定量的Au,Pt,Pd等贵金属[8-9]基本未回收.某贵金属高效复合捕集剂[10]可将分铜液中的绝大多数贵金属与少量贱金属As,Te,Bi,Te,Fe等共沉淀得到了铂钯精矿[11],精矿中贵金属品位为......
单晶合金在高温服役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蠕变抗力,但蠕变损伤仍然是合金的主要失效形式[4-6].由于不同成分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与损伤特征,因此,具有不同成分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条件的蠕变行为需要进行广泛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含Re/Ru合金在1040 ℃的变形特征是位错剪切进入γ′相[7],不同成分合金具有不同蠕变寿命的原因,归因于合金中g,γ′相具有不同的强度和体积分数[8].此外...间合金中低熔点共晶组织发生初熔,合金采用分级加热的固溶热处理方法.使用的热处理工艺如下:(1300 ℃, 2 h)+(1310 ℃, 4 h)+(1318 ℃, 10 h)+(1325 ℃, 10 h)+(1328 ℃, 10 h)+(1332 ℃, 5 h, AC)均匀化及固溶热处理,(1180 ℃, 4 h, AC)一次时效处理,(870 ℃, 24 h, AC)二次时效处理. 经完全热处理后......
图15中我们得出搅拌头转速在800 r/min到3400 r/min 之间时,抗拉强度较好,抗拉强度在190 MPa到198 MPa之间波动,波动范围较小,这说明在搅拌头转速在800 r/min到3400 r/min之间,均能获得性能良好的焊缝接头.搅拌头转速为2200 r/min时,抗拉强度最好.当搅拌头转速达到3400 r/min以上时,抗拉强度急剧降低,焊接失效. 图14 不同...触面积从而增加产热.焊接试样由两块尺寸为300 mm×150 mm×5 mm的板材构成,板面平整,焊接方式为对接.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搅拌头旋转速度(ω),搅拌针压入深度(h),焊接速度(v),搅拌头倾角(θ)等.经过前期实验,结合焊接效果选定在实验过程中ω,v分别在800~3400 r/min和78~600 mm/min的范围内变化,搅拌针压入深度(h)为4.75 mm,搅拌针倾......
[17-19],Co[20],Nb[21-23],V[24-25]和Fe[26]等元素的添加也可有效地抑制胞状沉淀的形成和长大. 然而,目前为止,大部分微合金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胞状沉淀的抑制及其对力学性能的提升,对微合金化后Cu-Ni-Sn合金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极少,同时对于其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更是匮乏.磨损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轴承,轴瓦,轴套等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磨损产生材料表面的损耗...Cu-15Ni-8Sn和Cu-15Ni-8Sn-0.2P合金在400 ℃下时效不同时间以及在不同法向载荷下的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和三维表面轮廓仪观察磨痕和磨屑颗粒的形貌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Cu-15Ni-8Sn而言,Cu-15Ni-8Sn-0.2P合金具有更高的峰值硬度,抗过时效能力及耐摩擦磨损性能.时效后的Cu-15Ni-8Sn-0.2P合金在往复干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方式主要以磨粒磨损......
方法研究进展[J].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9, 14(1): 66-73. XIONG Wei-teng, FAN Jin-juan, WANG Yun-ying, et al. Progress of fractal dimens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material fracture[J].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织明显细化,分形维数从1.5981增加到1.6158,枝晶生长更加规律,说明抽拉速率的增加使合金获得了细密的枝晶阵列.此外,在抽拉速率为25 μm/s时,定向凝固CoCrCuFeNiTi0.8高熵合金达到了最大压缩应变11.98%和最大抗压强度1440.19 MPa,证明定向凝固技术能有效地改善CoCrCuFeNiTi0.8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高熵合金;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