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eptember

2010

国际钾矿争夺正酣 势将推高中国农业成本

发布时间:2010/9/2 10:44:521121次

据全球矿权网报道:

  

  “希望不要再出现2008年那样的疯涨了!”近日,一条加拿大钾肥公司被收购的新闻引起钟先生的注意。他在广州做了近30年的农资生意,熟知钾肥基本靠进口。一旦外企联合起来,进口钾肥就会涨价,这对他的生意很不利。

  钟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8月18日,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

  必和必拓向全球最大的钾肥出产商Potash发起收购,但遭拒绝。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随着钾矿进一步向少数寡头集中,进口依存度超过50%的中国或将逐步丧失定价权,钾肥最终沦为另一个铁矿石,中国农业势必陷进高价钾肥困局。

  □局势

  钾肥生产日趋集中

  “不仅是钾肥,整个化肥市场目前都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钟先生告诉记者,但行业正从金融危机中逐步恢复过来。

  不过,必和必拓看中的显然并不仅是眼前利益。其钾盐版图早已布局:1月28日,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阿萨巴斯卡钾盐有限公司,从而获得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开采权。另外,它在埃塞俄比亚还拥有17000平方公里钾盐开采权。

  矿业巨头为何如此钟情于钾盐?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宗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钾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在生产化肥的三个主要元素里,氮、磷从其它加工转化过来,来源较为多样化;只有钾来自钾盐,而钾盐又基本只存在于钾盐矿,相对氮磷较为稀少和较难再生。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钾肥生产日趋集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工行业分析师昨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钾肥生产企业本来就比较集中,且集中度正逐步提高。在必和必拓收购Potash之际,俄罗斯两大钾肥巨头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和西利维尼特钾肥公司(Silvinit)正谋求合并,一旦成功,将形成一家拥有1150万吨钾肥产能的生产商,产能仅次于加拿大钾肥公司。

  “俄罗斯的整合可能会使卡特尔目前占全球产量的55%比重升至62%。”瑞银的一份报告指出。

  事实上,全球钾肥的整合还不止这两桩。必和必拓的竞争对手淡水河谷也早已介入钾肥领域。去年,淡水河谷就以8.5亿美元从力拓手中购得其钾肥资产。今年,淡水河谷以38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油籽加工商邦吉(BungeLimited)在巴西的肥料矿产事业。

  瑞银报告还提到,西利维尼特钾肥公司所有权发生变动后,很可能会加入BPC。随着西利维尼特钾肥公司的加入,BPC的出口市场份额将从29%增至 44%,而与Canpotex加起来所占的份额约为64%。这就可能使BPC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特别是在钾肥需求强劲而全球库存水平不高的时期。

  “生产层面的整合和进一步集中对中国等进口商肯定不利,生产商越少越容易形成某些价格或产量上的‘秘密协议’,在对进口商的谈判上更具有话语权。”上述分析师称。

  □影响

  下一个铁矿石?

  在廖宗文看来,对中国而言,无论是必和必拓还是Potash,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是谋求最大利润,所以收购成功与否并不关键。他看到的积极的一点是,在媒体的呼吁下,中国各界开始重视钾肥的安全。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对化肥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其中钾肥需求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但中国又是钾盐疲乏国家,进口额占消费总量比重超过50%。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588.2万吨、钾肥为517.2万吨,其中国产钾盐277.5万吨、进口钾盐324.9万吨、出口钾盐14.2万吨。进口钾盐约占国内钾盐表观消费量的55%(2007年对外依赖度一度创纪录达71.8%),实际需求量与国内产量之间的缺口已经达到770万吨。

  从供应面看,全球钾盐资源量虽充足,但集中在少数国家,仅加拿大就占了全球53%的资源量。我国目前发现总储量仅10亿吨,不到世界总储量的1%,年产量也只占全球1.6%。而2010年,中国的钾肥进口量将大部分来自白俄罗斯和加拿大。

  “钾肥,希望不要成为下一个铁矿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的众多人士都表达了相似的担忧。两者何其相似。铁矿石方面,中国自产矿石不足,一半以上需大量进口,而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控制着铁矿石海运商业量的70%以上。此外,两者同样需要进口谈判,同样存在协议和市场价格的“双轨制”,和存于中国内部的“垄断谋利”。

  【相关报道】

  中国或对国外钾矿并购展开反垄断调查

  应对专家:反垄断调查合理合法

  有媒体昨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可能对必和必拓敌意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消息人士说,中国反垄断部门还将对俄罗斯两大钾肥巨头Uralkali和Silvinit正在进行的合并案展开调查。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认为,由于钾肥行业垄断趋势十分明显,中国此时提出反垄断调查合情合理。甚至也可由加拿大或美国提出反垄断调查。据必和必拓公司发言人表示,加拿大钾肥公司产量的一半以上都销往这两个国家。

  尽管必和必拓方面表示加拿大钾肥对中国的销量在公司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不足7%,但叶檀认为,是否提出反垄断调查,并不仅取决于对中国方面的直接垄断,而在于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同样会通过贸易等经济活动传导至中国。

  广东正大方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琦彬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并购的双方都是外企,调查难度大。“并购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问题,可以考虑提请国际仲裁,最好在WTO协议体系内解决,由WTO作为仲裁方提出调查,同时各相关国提供证据与资料,协助调查。”

  中国企业或出手

  此间,也有种种传闻称,中国企业将插手必和必拓收购Potash事件。

  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商———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上周公开发表声明,对必和必拓收购Potash的交易表示担忧,担心这笔交易将使中国在钾肥进口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Potash周二发表声明说,公司对“中国主权投资基金或国有公司可能提出的收购提议非常感兴趣”。尽管中国投资公司和中化集团尚未提出竞购,但市场人士猜测两者都有可能提出对Potash的收购。

  张琦彬认为,对中国而言,这起并购案对企业层面的冲击最大,因此中国的相关企业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如果政府提出反垄断调查,企业应该为政府提供材料支持。

  对能否由中化集团等中国企业参与对加拿大钾肥的并购,张琦彬认为主要考虑在经济上是否划算。叶檀认为,中国企业是否参与并购,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政策壁垒,也就是加拿大政府是否同意中国方面的收购;二是价格问题,要考虑到是否合理;三是如果必和必拓收购成功,会对钾肥的长期均衡价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进口的成本影响有多大。

  “当然,中国外汇储备十分庞大,出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收购也是合理的。”叶檀说。

  根本之道提高自给率并加速海外寻矿

  收购案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破解钾肥困局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命题。有关专家认为,要尽快建立钾肥战略储备机制。在提高自给率的同时,积极寻求海外钾盐矿,才是避免陷入钾肥困局的根本之道。

  “建议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廖宗文说,动物粪便和秸秆中含有2%-3%的钾,把它们转化为有机肥后,又可以重新试用到农田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钾肥的使用及对钾的依赖度。“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推动。”

  从产业布局来看,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亓昭英对记者表示:“我们会对国际上的并购保持关注,但是从自身角度而言,还是要依照国家政策对自产、进口、境外1:1:1进行布局。积极开发新的钾矿资源,保持一定进口,同时在海外开矿。”

  事实上,我国正在逐步提高钾肥自给率。据了解,2009年,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让我国钾肥总产能增至450余万吨。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四川宏峰、亚泰集团、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万吨。国泰君安化工行业分析师魏涛认为,随着一些大项目的逐步投产,估计我国每年的钾肥产量能达到800万到900万吨。即使在过去钾肥消费顶峰时期每年超过1000万吨,我们也能将自给率提升到70%。

  “走出去”是寻求钾矿的另一条路。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老挝投资的4家中国企业中,3家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12万吨/年的试验工程已开工建设,最终将在10年内,形成600万吨/年的海外权益矿产能。

  有专家指出,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光靠自身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必须把眼光放在全球。钾、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证。

  收购案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破解钾肥困局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命题。有关专家认为,要尽快建立钾肥战略储备机制。在提高自给率的同时,积极寻求海外钾盐矿,才是避免陷入钾肥困局的根本之道。

  “建议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廖宗文说,动物粪便和秸秆中含有2%-3%的钾,把它们转化为有机肥后,又可以重新试用到农田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钾肥的使用及对钾的依赖度。“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推动。”

  从产业布局来看,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亓昭英对记者表示:“我们会对国际上的并购保持关注,但是从自身角度而言,还是要依照国家政策对自产、进口、境外1:1:1进行布局。积极开发新的钾矿资源,保持一定进口,同时在海外开矿。”

  事实上,我国正在逐步提高钾肥自给率。据了解,2009年,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让我国钾肥总产能增至450余万吨。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四川宏峰、亚泰集团、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万吨。国泰君安化工行业分析师魏涛认为,随着一些大项目的逐步投产,估计我国每年的钾肥产量能达到800万到900万吨。即使在过去钾肥消费顶峰时期每年超过1000万吨,我们也能将自给率提升到70%。

  “走出去”是寻求钾矿的另一条路。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老挝投资的4家中国企业中,3家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12万吨/年的试验工程已开工建设,最终将在10年内,形成600万吨/年的海外权益矿产能。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