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穿越时空静静流淌的古老青铜文明,一边是一望无际气势磅礴的现代工业园区。
近期到过大冶的人,会看到这两种迥然有别但又一脉相承的情景:
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静静陈列着璀璨的青铜文化:采冶矿场模型、各式采掘工具、形形色色矿石……让人在惊叹先民勤劳与智慧的同时,还敬服于“大兴炉冶之地”的青铜古都流淌了三千多年的矿产血脉之滥觞。
在大冶城北工业园,到处是生机勃勃的建设场面:宽阔道路纵横交错、机车轰鸣热火朝天、高大厂房鳞次栉比……不仅使人由衷感到大冶经济腾飞的强大冲劲,也使人看到“资源枯竭之城”的“华丽转身”。
历史代表过去,发展奠定未来。青铜文化是大冶三千年的魂,诉说着矿冶经济曾经的辉煌;发展是大冶腾飞的希望,承载着湖北憧憬全国百强县市的梦想。
“后矿业经济”悄然崛起
经过多年的开采,大冶矿产资源濒临枯竭,依托矿产资源的主导产业日益萎缩。面对日益窘迫的资源困境,以及逐步衰退的单一产业格局,大冶在不断开拓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成功摆脱了对矿产的单一依赖,“后矿业经济”悄然崛起,呈现出勃勃生机。
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说,经济转型的重点是产业结构调整,园区是聚集产业、实施转型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座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没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这座城市的发展就没有支撑,没有后劲。
园区是发展的引擎。大冶市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园区——大冶经济开发区新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区已经初步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冶投入大量资金对新冶特钢、航宇鑫宝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形成矿石开采—冶炼—型材—精深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大冶又引进山力兴冶、武汉重冶、宏力数控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仅山力兴冶就投资30亿元,工程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大冶依托劲牌已经成为我国保健酒生产基地,以劲牌为龙头的饮料食品产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有企业105家,产值45亿元。大冶又引进雨润、永惠、中粮等食品巨头,今年农副产品加工值就达70亿元。
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经过整合和技术改造,大冶现已形成华祥水泥、尖峰水泥、成美水泥为龙头的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200万吨,居全省县市之首。依托正明铝业、美维铝业、茂晨铝业等企业积极发展新型铝型材,已形成30万吨铝型材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第三大铝材生产基地。
借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东风,大冶引进一批高技术水平的纺织服装企业,与现有立峰纺织、百世吉服饰等服装企业,共同达到100万锭纺纱生产能力,形成了纺、织、染、整、制衣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预计到2013年,大冶机电、食品、建材、纺织等四大产业集群,可实现总产值650亿元,成为大冶冲击全国百强县市的强大引擎。
大冶的镇域经济也是一大亮点。灵乡镇的灵成工业园,陈贵镇的雨润食品工业园各具特色,发展势头喜人。2009年,大冶各乡镇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5%。
“一体化”推倒“二元墙”
大冶实施经济转型以来,决策者们发现,城乡之间出现了多个不平衡:经济社会不平衡、人与自然不平衡,乡镇发展也不平衡……
2008年,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决策层迅速调整转型思路,由单纯的经济转型向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城市转型推进。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将大冶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6个扩大试点城市之一。
大冶市长荣绪俭说,要想实现城市的全面转型,就必须实施城乡统筹,而横亘在城乡统筹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成为城市全面转型的不二选择。
城乡一体化,首要的是城乡产业一体化,以工带农,增加农民收入。
陈贵镇引进雨润集团后,奖励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凡农户建年出笼2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镇里补贴10万元;建年出笼4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补贴20万元。当地民间资本6000万元迅速参与项目配套建设,全镇建成规模肉鸡养殖场21家,生猪养殖场35家。目前大冶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一年收购各类农产品7.8万吨,带动3万余农户实现产值10亿元。
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3年已累计向大冶拨付资金3.24亿元,主要用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截至目前,大冶已安排资金6000万元用于矿山炮震区、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2000万元对矿区内居民区进行改造,有序推进居民迁移安居。
同时,大冶没有忘记改善民生。
灵乡镇今年1至7月投资1700万元为马桥村灾民建房,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另投资600万元为谈桥村港渠清淤护岸。2009年,大冶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6元。
承载追求全国百强的梦想
截至今年,湖北已连续6年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百强县市,已经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一个关口。
一贯善于开拓探索的大冶人,转型之后开始默默潜行,埋头朝全国百强县市发起了冲击。
过去3年,大冶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四个10%”的变化:采掘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45%下降到35%;制造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49%增长到59%;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45%增长到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30%上升到40%。连续几年的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大冶市在湖北100多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在刚公布的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中,大冶市比上年跃进13位,排名156位,居我省之首。在同时公布的第十届“中部百强”县市排名中,全省共有13个县市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行列,大冶位居第一,在中部百强中居第19位。
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告诉记者,大冶正处在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发展,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湖北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在大冶采访数日,记者从内心深深地感到,大冶不仅拥有冲击全国百强的坚实基础,还有强劲的发展后劲。
在城北工业园,200余亩的山力兴冶厂区,记者“五一”期间看到的还是一片茅草地,到了八月底,短短百余天,厂房森然林立、厂区雏形已现;在乡镇,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阡陌间盈满勃勃生机……
来过大冶的人都说,大冶变了,变得更快,变得更好,变得更美。
如今的大冶,是涅槃之后的大冶,已不再纠结于“要不要转、怎么转的”的困惑当中,而是存鲲鹏之志,默默躬身前行,因为他们深知,“百强”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