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September

2010

专题研究:试论增强湖南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布时间:2010/9/20 10:28:351350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有色金属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色金属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很多有色金属产业领域,“中国需求”与“中国制造”均位居世界前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闻名遐迩的湖南,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所有有色金属矿种我省均已探获了资源储量。与一些有色金属大省产品比较单一不同,湖南有色金属产品品种多,一些产品和技术优势比较明显,且主要集中于铅、锌及稀贵金属领域。经过多年艰苦勘探、科学找矿,湖南已经发现各类有色金属矿产51种,主要有色金属资源储量达254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约14000多亿元人民币;各类有色金属矿产种类占全国的91%,其中钨、铋、锑居全国第一,锡、铅、锌、汞、钽、铌、锂、钼、镉、铟等探明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相关资料表明,截至目前,湖南在300 米以下找矿深度、老矿山周边及一些成矿条件有利地区,湖南尚存有色金属矿“大发现”的希望。专家预计,湖南铅、锌、钨、铋、钼的远景储量为现有的2倍以上,锑的远景储量为现有的5倍以上,发展后劲值得期待。

  但是,湖南有色金属产业长期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所谓“大而不强”是指全省有色金属产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额与其矿产储量和有色金属产量不相称。根本原因在于结构不合理,全省有色金属呈现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即冶炼能力大,矿产原料及深加工能力小。省内矿产原料对冶炼的保障率不足1/4,主要靠进口和外省购入。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率过低,目前全省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只占总产品的10%,加工产业的增加值只占有色行业总量的 19.6%,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7%。要改变这种状况,保持和发挥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促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增强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产业重组和企业改制

  针对有色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小,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配置不优,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对有色产业和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将经营资本和实业资本有效地结合起来,确保优势项目、优势产品的集中发展,精心运作好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使其真正成为加快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从整体上提升湖南有色金属产业的竞争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掌握部分有色金属产品的国际定价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和“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方针,深化有色行业国企改革,通过实施国企的资产重组、企业改组以及上市公司重组等策略,以产权经营和资本运营为手段,有计划地使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上市公司倾斜,着力提高国有经济的资产质量,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国有控股大集团和上市公司,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通过引进外资、民资和外省的国企投资,来加大有色金属产业的投资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分步实施、平稳推进劣势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妥善安置一次性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将社会职能还位于政府和社会,以利企业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和市场拓展。

  (二)构建和培育有色金属产业链

  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两个优势,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整合和优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于湖南资源相对稀缺的有色金属品种(如铜、铝、镁等),应发挥我省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着重发展产业链中增值最高的环节,通过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大力采用高新技术,促进资源和产品的深加工,尤其是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拓展下游产业,提升湖南有色的品牌价值。当前,国内外有色金属加工和深加工的发展方向:一是深加工技术向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深加工产品向高纯化、细晶化、超硬化、高精化方向发展;三是深加工生产设备向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四是深加工的工艺过程广泛采用先进的监控仪表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围绕高新技术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不断开发。主要包括信息产业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物工程材料、海洋工程用材料、核工程用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湖南有色金属加工和深加工的发展,以铅锌、锑、硬质合金等的深加工制品开发为重点,突出发展锌、铅、硬质合金、钨、钼、锑及其深加工产品,兼顾发展铋、稀土、元素砷等产品的精细化工制品,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使湖南有色金属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50%。新进入的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深加工率要达到50%以上,从而使湖南的有色金属加工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深加工技术成熟、产品结构以深加工产品和精加工产品为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同时,控制新增冶炼企业,不求量的增长,只求质的提高。规模以上冶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冶炼技术经济水平和综合回收率。对那些技术起点低,生产技术设备落后,污染环境严重的小冶炼企业限期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要实施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统筹全省各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以铅锌为例,省内铅锌冶炼能力已远远超过原料的供应能力,然而,一些地方还在新建冶炼厂,既浪费资源,又导致省内铅锌企业间的恶性竟争。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小冶炼厂已濒临倒闭,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

  (三)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和勘查

  我省是有色金属产业大省,又是资源危机相对较高的省份,一是在保有的资源储量中,属可采的储量只有189万吨;二是骨干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和有色金属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刻不容缓。要引导企业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整顿矿业秩序,依法禁止乱采乱挖现象;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项目,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广泛推广节能降耗的生产技术工艺,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及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尾砂矿的综合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地质勘探和矿业开发的投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回收率,提高资源利用率,突破资源瓶颈制约,要根据找矿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设立矿产资源开发专项基金,结合国土资源部正在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制定相应政策,多方面吸引找矿资金;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秩序和管理,扩大矿山接替资源;开展矿业国际合作,进一步促进矿产品的国际贸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外矿产的勘查开发,建立多元、稳定、经济、安全的资源供应体系。这次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矿业作为上游产业受到强烈冲击,一些企业限产或停产,矿业市场降温,资源供需矛盾暂时趋缓,一些资本退出,部分小矿停采,“乱”的压力有所减小,“走出去”遇到很好的机会,地质勘查开发机遇大于挑战,湖南有实力的企业可到国外收购矿山,增强我省有色金属资源战略储备。地勘队伍是找矿工作的主体力量,激发地勘队伍活力,壮大综合实力,转换经营机制,落实好优惠政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加快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有色行业管理

  近年来,除省属国有有色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之外,地方和民营有色企业的发展也很快,在销售收入和利税方面所占的份额已超过50%。因此,保证全省有色金属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省有色行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促进全省有色行业的繁荣。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部门,需对本省有色工业的总量、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等进行统筹,认真贯彻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研究拟定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并在《行政许可证》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实施;引导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视行业信息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利用,掌握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维护行业竞争秩序,尽职尽责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