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省襄樊市区往保康县行,若开车上平原高速路,则会经过一个名为石花的镇子。位于鄂西北的石花镇,在上个世纪末闻名于全国,它的小城镇发展经验一直是被人称道的地方,提到这里,人们就会历数从这里走向全国的一批乡镇企业。
石花是全国小城镇示范乡镇,也是襄樊的明星乡镇,它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和“湖北省经济开发区”。它所在的谷城县东邻襄樊、西偎十堰,被人形容为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在我国中西部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然而,却诞生了一批明星企业,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骆驼蓄电池公司、国内最大的再生铅及铅基合金生产企业金洋公司等都是在这片土壤上发展起来,先后走出石花镇、襄樊市、走向了全国和世界。
为何这里会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发展起来?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其他地区的企业有何不同?它们发展的源动力又在哪里呢?
营造重商氛围吸引企业进驻
“石花镇紧邻码头,商业文化非常的浓厚。”镇委书记韩晓林从文化的角度阐明了企业发展的根基。
韩晓林向记者介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多数由镇办企业发展起来。镇委、镇政府一直愿意帮助企业的发展,在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帮助它们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难题。韩晓琳还说,政府每年会从乡镇财政收入中拿出20%用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石花镇的干部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镇委镇政府都将企业家视为亲人,甚至恩人。这里的官员深知,没有企业就谈不上产业的发展,只有重视企业、重视企业家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石花的发展。在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在《石花镇中小学思想教育读本》中,可以看到关于本土企业家的内容。《打造品牌向未来引领“骆驼”走世界》被放在第一课的重要位置,可见当地政府对企业、企业家的重视。!
重商、重企业的和谐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到石花镇。在金洋公司的工厂内,接待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整个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有工人620人、其中再生铅有320人,一线生产的120多人,包括常驻专家在内的技术人员中专以上58人。这里不断吸引着外地的打工者来此工作,在采访时,记者就遇到多位家在宜昌、黄冈等地的员工。
据悉,石花镇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增长较快,总数已达41家,上半年实现进规企业4家,另有5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过程中;完成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41%;石花镇的铸造产业和纺织产业增长速度快,均高于其他行业的速度。骆驼公司完成产值18.38亿元,同比增长58.4%;骆驼塑胶公司完成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37.5%;石纺公司完成产值1.18万元,同比增长25.5%;金洋公司完成产值8.35亿元,同比增长67%;恒立公司完成产值1.82万元,同比增长3倍。
让污染废料转起来产业链条赚起来
众所周知,蓄电池生产是高污染行业。石花镇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中并没有仅仅在污染企业内下功夫,而是因地自宜,采取了大力扶持其下游再生循环企业发展的模式。
“石花企业的发展体现出差异化,以废旧蓄电池为原材料生产再生铅而后再卖给企业。”韩晓琳向记者举例,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就是以此发展起来的。他说,金洋公司回收正是相邻的骆驼公司生产蓄电池时产生的废料。
这两家企业的生产链条究竟是如何衔接起来的、如何实现“变废为宝”的呢?记者从工厂中了解到,生产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是铅合金,而金洋公司将废旧蓄电池中的铅、锑、铜等金属成分,提炼成再生铅、锑、铜,经过深加工后,制成铅合金,回供给蓄电池生产企业。
在金洋的厂区中,记者发现这里没有工业生产废水横流、废气熏人的污染情景。据技术部经理周锋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企业每年可以2000万只废旧蓄电池生产出10万吨合金铅,现在全厂实现废料利用率达到了100%,废水、废气、废渣全部循环利用,每年还可以从废渣中提炼出再生铅近万吨。
现在,以骆驼蓄电池集团为龙头的蓄电池产业已经称为石花镇所在的谷城县发展最快的产业集群。同时,以金洋公司为龙头的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也已成为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该县还是湖北省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县。
记者还了解到,2009年骆驼蓄电池公司先后投入5.9亿元,进行年产500万套蓄电池外壳生产线项目建设,在襄樊投资兴建了特种蓄电池生产基地。骆蓄公司计划在2010年达到年产蓄电池400万只的生产能力,2011年达到800万只的设计产能。金洋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投入10.4亿元,先后上了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十万吨废铅酸蓄电池低温连续熔炼等一批项目,2009年元至11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59亿元。
这些企业作为石花镇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多年来,得到了石花镇、谷城县、襄樊市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近些年,全镇还不断依托土地及资产,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在上世纪80年代,石花这个地处鄂西北的山区小镇曾以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引来全国的目光。现在的石花镇,无疑已经成为襄樊市乃至全国乡村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不断进步,与当地政府开明的政策、各企业转变自身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结构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石花镇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