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北京的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的5位全国资深专家来到被誉为“中国锰都”的广西崇左市,为锰冶炼企业节能降耗送“金点子”。
“我们正计划在科技创新上有质的突破,实现余热回收发电、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希望专家们在技术上支持我们。”对专家们的到来,新锰集团总经理言胜斌既意外更惊喜。
在这次活动中,全国铁合金资深专家为崇左市19家铁合金企业提供一厂一策的节能降耗及技术改造方案,为崇左市锰业发展献计献策。
锰冶炼企业亟需“节能方”
崇左素有“中国锰都”之称,锰业是崇左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也是现阶段崇左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从2005年开始,我国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其中,铁合金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提高,禁止新上2.5万千伏安以下的电矿热炉,2010年底前要淘汰 63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炉;并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取消铁合金、电解锰等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退税;提高铁合金等部分高耗能企业的电价。
这些产业导向政策对长期以来较大程度依赖出口、产能已经过剩的锰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完成“十一五”最后一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应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从9月开始,广西全面启动限电计划,对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限电措施。
准入门槛高了,限电风暴来了,面对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政策新要求,从技术到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急需科学的指导。
崇左市工信委主任李苹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新形势,为了促进崇左锰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崇左市工信委、市财政局专门联合发出邀请,请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组织国内铁合金资深专家来崇左考察,为企业提出节能减排和企业发展建议。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9月10—14日,短短五天时间,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汤晓壮,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会长助理、秘书长张曾蟾,钢铁研究总院铁合金研究室原主任、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分会原秘书长杨志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戴维,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立群,五位国内铁合金资深专家深入天等、大新、龙州、江州区的19家铁合金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为企业“把脉会诊”。
“企业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依靠技术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 专家们一再向企业宣传这一理念。
在天等,一家企业老板对国家 “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炉”政策并不理解,发起牢骚来,“大炉子没小炉子好。”
张曾蟾当场明确告诉他,“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大量小企业几十年来摸着小炉子发展过来,但是对大电炉研究不够,实践不够。大炉子可以进行煤气回收、余热发电,综合能耗低。按照大电炉的要求搞好各项装备,大电炉的整体技术优势就会发挥出来,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广西中物矿业有限公司正规划新建25000千伏安电炉,看到专家到来,总经理吴胜友不失时机地向专家请教。
“原料条件允许时建议上封闭电炉,实现煤气余热回收利用。”“ 建议进一步改造现有电炉,利用余热预热炉料或者采用热管技术回收低压蒸汽供给附近糖厂,增加经济收益。” 吴胜友频频点头,专家提出的点子说到了吴胜友心坎上。
在龙湖、新桂两家铁合金企业正在建设的矿热炉现场,专家们对三台单相变压器的存放点给予了高度关注,专门对这一设置方式进行了详细点评,指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专家的建议,真是及时啊。”随行的大新县、江州区工信局工作人员说道。
为小企业“把脉会诊”
崇左市铁合金企业目前约23家,总生产能力76万吨左右。但其中,6300千伏安及以下的小电炉生产企业较多,有11家企业面临着过几年就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面临这样的状况,有的企业观望,有的消极对待。在为企业“把脉会诊”中,专家们循循善诱,“落后产能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二氧化碳超排多、安全无保障,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重要表现。国家正采取有力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对于这些企业,张曾蟾指出,小企业游兵散勇式地分散单干,不利于大工业发展,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转变观念,采取合作合资方式,争取进入大规模的铁合金工业园区发展,走集约化生产、提高行业装备水平之路。
针对部分企业的观望、消极态度,专家们提醒企业,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铁合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一个低微波动微利润的状态,几年前铁合金行业暴利的情况很难再出现,企业不要再存幻想,要真正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崇左要为中国铁合金产业升级做贡献”
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崇左铁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有11台电炉,产能25万吨。近年来新振集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5000KVA直流电炉试生产成功,实行自动化上料装置、布袋除尘器改造、回收粉尘造球回收。
“我们正计划在科技创新上有质的突破,希望专家们在技术上支持我们。”对专家们的到来,新锰集团总经理言胜斌既意外更惊喜。
对于新锰集团的技术创新,专家们予以了高度评价。鼓励公司将全部电炉搬到工业园区谋求健康发展,把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上,建设铁合金行业技术的示范企业,代表中国铁合金行业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体现中国新一代铁合金产业的升级。
对未来崇左市锰业发展,专家们认为,锰业是一个资源型特点相当突出的产业,资源在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凭借国内最大的锰矿资源,加上崇左近海靠边,对进口部分国外优质富矿搭配本地矿使用,在运输成本上要比国内其它锰业生产基地节省很多。这奠定了崇左在发展锰业中的特殊地位。而国家实施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也意味着锰业优势企业和有锰矿资源优势的地方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崇左铁合金行业如何发展,专家们建议,继续加强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完善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提高铁合金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配套执行差别电价及扶优扶强政策,加快崇左市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
“创建崇左市生态型铁合金工业园区。”专家们提出的这一建议与目前崇左市关于锰业发展的设想不谋而合。
“电耗、能耗、物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循环经济,促进铁合金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为中国铁合金产业升级、科技进步、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让崇左的山山水水更加优美!”专家们为崇左锰业发展开出了一张很大、令人振奋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