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October

2010

放大资源优势 铝产业拉沛县闯进全国百强

发布时间:2010/10/18 9:17:14925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座次前不久排定,沛县首次闯入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位列第84位。

  “沛县有煤,但挖煤、卖煤不足以富民强县。沛县闯进全国百强,主要是走了一条适合沛县实际的现代工业之路。”颇有学者风范的新任县委书记冯兴振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以占江苏60%的煤炭资源为核心,延伸出煤盐化工产业链条;以江苏省唯一的电解铝厂为依托,延伸出铝加工产业链条;以复种面积120万亩的蔬菜、1.5亿羽肉鸭为核心,延伸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三大产业链,构成了拉动沛县经济高速前进的“三驾马车”。

  “产业链条不断拉伸,资源在一环环的加工链中不断增值,沛县的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冯兴振说,一吨煤变成焦炭增值1.3倍,转化成化工原料增值10倍以上;一只肉鸭经过养殖环节,农民平均20元卖出,但经过宰杀分割和羽绒加工,可增值60元。资源价值不断增加,沛县的经济指标也随之上扬,连续三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综合实力跃居苏北五强。今年上半年,沛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58%。

  高新产业迅猛发展,转型升级如火如荼。沛县县委县政府认为,高新产业要起步,为将来留后劲。但沛县当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围绕优势资源,把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做大做强。日前,徐州市委主要领导在沛县调研时为沛县产业提出奋斗目标:用3至5年时间,将年产1200万吨原煤的50%以上在县内转化,沛县及周边的200万吨铝锭50%以上在沛县加工,高效设施农业的初级农产品50%以上在县内加工。三大产业实现“3个50%转化”,分别达到500亿产值的规模!

  为此,沛县县委、县政府委托国家及省专业机构专门编制了《煤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铝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专家们给沛县人算了一笔账,更让沛县人心潮澎湃、目标坚定:从煤到甲醇再到醋酸、二甲醚、乙二醇、烯烃等化工原料进而延伸加工到工业成品,最终煤增值30倍以上;电解铝铝锭加工成铝板带、铝型材、铝轮毂、铝箔等,电解铝可增值2倍以上。通过延伸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3个500亿元产业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从简单的叫卖煤炭、蔬菜和肉鸭,到有意识地寻找让资源价值倍增的方法,到最终确立三大主导产业,再到明确壮大三大产业的主攻方向。沛县工业经济

  思想的转型带来工作模式的转型,从2009年初开始,沛县3位副县长分别兼任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3个产业招商局的局长。县里创造条件筑巢引凤,产业招商有的放矢,招商人员围绕产业链招商,目的更明确,效果也更显著。

  现在沛县已形成“铝—铝型材”、“铝—铝板带—铝箔”等产业链条,铝加工精度和深度逐步提高,一个以铝及铝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形成。由江苏华西集团投资13.5亿元兴建的年产10万吨高精铝板带一期项目已经投产,其中部分产品就是作为铝箔的坯料。当下正在建设的还有上海能源10万吨高精铝板带、沃德15万吨高档工业和建筑型材等重大项目。沛县发改委主任陈荣海介绍说,按照项目进展,今年底沛县铝加工能力就可突破30万吨。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沛县重点推进煤制焦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煤制气合成甲醇及深加工产业链。

  7月12日,江苏天裕集团与美国通用电器(GE)能源公司合作建设9.6万千瓦燃气轮机煤气发电项目正式签约,这是世界500强企业第一次落户沛县。

  同时,甲醇、聚丙烯、二甲醚等项目正在重点推进,沛县煤制气合成甲醇及深加工产业链正在实现重大突破。

  而沛县的煤焦化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已集聚13个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正在重点建设的天安化工项目,年产130万吨焦炭,联产15万吨甲醇。天旭化工年产20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天顺能源化工130万吨焦化配套燃气发电等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

  煤化工和盐化工是合作的“好伙伴”,很多企业的产品互为原料,废料互相消化。沛县及周边半径50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250亿吨,是目前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化工配套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数十家盐化工企业重点发展真空制盐、氯碱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已经与煤化工企业形成循环经济,形成上下游较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日前,沛县同国家级龙头企业河南华英集团签约了每年4000万羽肉鸭宰杀、羽绒加工、熟食加工项目,同泰州金江集团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昂德养殖项目,进一步拉长肉鸭产业链。

  在10平方公里的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园内,以大丰食品、虹达食品、顺福食品为骨干的蔬菜加工企业达到31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冷贮、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蔬菜加工产业链。同时,以雨润、华英、中意、远景羽绒等为龙头的肉鸭系列加工企业发展到62家,年加工能力2亿羽以上,形成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熟食加工、羽绒制品、服饰寝具、饲料禽药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人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沛县产业转型升级时,沛县的煤盐化工产业链条已经逐渐丰满,蔬菜、肉鸭加工产业链越来越齐全,铝加工产业已跳出当地资源。产业链延伸,沛县已经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沛县想得更远,再多的资源也会耗尽,将来怎么办?

  沛县给出的答案是,在产业发展上“得寸进尺”:大项目—产品链—产业群—产业基地,让产业基地成为资源身价的“倍增器”。用市场规律整合吸纳周边乃至全国资源,让资源跟着产业跑,就算沛县本地的资源耗尽,产业基地这个“倍增器”的建成,将使各地资源向沛县聚集,资源将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无限延伸”。

  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沛县将实施“四大”推进计划,加快转化三个50%,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长三角最大的铝加工集聚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煤盐化工集聚区。

  3年内,沛县的铝原料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江阴联通实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已在沛县开工建设,吸纳长三角地区的废铝,等于再造一个大屯铝业。但沛县仍将从2小时半径范围内的河南、山东等企业,吸纳近80万吨电解铝资源。

  沛县煤盐化工的兴起,使得各种类型的原煤正从山东等周边地区向沛县汇集。沛县的煤虽好,但也需要其他品种的煤。比如说,肥煤、瘦煤主要用于炼焦,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等的配煤生产。

  按照这样的线路图前进,打造资源的身价“倍增器”,沛县的产业结构会不断优化,产业竞争能力将不断增强,产业增长的稳定性也会不断提高。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