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October

2010

地质调查撬动上百亿后续投资

发布时间:2010/10/19 11:41:331181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12年间投入资金120亿元。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累计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实现了找矿突破,新增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铝土矿4.49亿吨、金1830吨、钾盐4.68亿吨,一批新的资源基地将有力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近日公布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成果,为我国矿产资源前景带来曙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证实,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

  有力缓解矿产供需矛盾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陈仁义介绍,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专项,主要针对中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展综合调查评价工作。实施周期为1999年~2010年,总投入120亿元人民币。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一项计划、五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土资源部直接领导、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1999年~2009年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40亿元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主攻油气、煤炭、铁、铜、铝、钾盐、金、铅锌、锰、钨、锡等战略性矿种。

  12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其中,新发现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52处。这些矿产地大都转入后续的勘查和开发,为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降低了风险,提供了大量的勘查后备选区。

  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其中新增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铝土矿4.49亿吨、金1830吨、钾盐4.68亿吨。截止到2009年底,煤炭、铁矿石、铜、铝土矿、金、钾盐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分别比2001年底增长28%、11%、16%、30%、42%和23%。

  十大新的资源基地初步形成,将改变我国的工业布局。这十大资源基地为:藏中铜矿基地、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东天山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罗布泊钾盐资源基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乌拉根铅锌资源基地、念青唐古拉山有色金属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和大场金资源基地。这些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充分体现了东部地区向深部第二空间、中西部地区着眼新区发现的找矿思路。

  国土资源大调查显示,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总体资源查明率平均为36%。煤炭、铁、铜、铅锌、铝土矿、金、钾盐、钨、锑等预测资源量至少是查明资源储量的2~3倍;锰、镍、锡、钼、磷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储量的1倍以上。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老矿山深部及其外围和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评价力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不断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提升国际贸易谈判话语权

  记者注意到,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一些国家紧缺矿产资源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对外依存度高达七成的铁矿石新增储量达50亿吨,是去年全年进口量的近8倍,这对提升我国铁矿石谈判话语权、提高国内重要矿产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显示,在铁矿石方面,新发现铁矿产地32个,分布在辽宁大台沟、安徽泥河、新疆阿吾拉勒、西藏尼雄等地,而这些地域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新的铁矿石资源基地。

  据统计,2009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6.277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70%,花费外汇501.4亿美元(包括海运费),平均进口成本高达每吨79.86美元,而铁矿石进口依存度又是争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

  此外,在油气、铜、铝、钾盐等其他大宗紧缺矿产资源上也有大的突破。松辽盆地外围、西北银额盆地、西南中上扬子盆地三大陆域油气新区,已证实具有较大勘探远景,新圈定出一批战略选区。新发现西藏驱龙、云南普朗、羊拉、新疆土屋―延东等大型、超大型铜矿,新增铜资源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查明铜资源储量的一半,有望形成3~5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为近期形成规模产能奠定了资源基础,将使我国铜矿开发利用格局发生重大战略西移。在山西交口―汾西、河南济源―新安、桂西南、黔北等地区新增铝土矿资源量4.5亿吨,为传统的铝土矿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新发现的新疆罗布泊亿吨级钾盐资源基地已迅速转化为产能,大幅提高了我国钾盐自给率,将改变过去青海察尔汗盐湖一枝独秀的钾盐生产格局。

  对这些突破,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表示,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谈判的话语权、定价权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指出,中国实现工业化对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是刚性的,这些矿产的发现对于缓解中国紧缺矿产状况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推进一批新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基地的形成,进而有望大幅提高国内重要矿产保障能力。

  公益性找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主要以国家投资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公益性地质找矿活动,优势是国家能集中有限的财力,找大矿、富矿,如大庆油田、马鞍山铁矿、铜陵铜矿等一大批国有大型矿山的成功勘探并开发利用。但存在国家投入成本高、承担风险大、工作效率低、无市场竞争意识等问题。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头戏,“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开展12年来,积极探索构建“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四两拨千斤”的基础、先行作用,引领、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地质找矿。一些重要矿山,如云南普朗、羊拉铜矿,新疆阿吾拉勒的备战、查干诺尔、智博等铁矿,西藏的驱龙、甲玛铜矿,辽宁大台沟和安徽泥河铁矿等都是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重要新发现后,大型企业及时跟进开展后续勘查,短时间内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并迅速规划建设大型矿山。

  如在安徽,以前完成一个大型矿床地质勘探工作,一般而言长达10年左右,而泥河铁矿从第一个验证孔见矿到2010年提交勘探报告的时间不超过3年。2007年下半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五矿集团签署“四方协议”,泥河铁矿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甚至开发几乎同步进行,突破先普查、后详查、打报告、再勘查的传统做法。这种公益性地质勘查成果直接转入商业性勘查开发的新机制,被国土资源部称赞为“泥河模式”。目前,这个四方联动、整装勘查的铁矿深部探采项目,已成功地探明了1.2亿吨磁铁矿、3500多万吨硫铁矿,经济价值高达500亿元,预计开采年限为40年。

  陈仁义说,公益性的先行作用发挥了极大的杠杆效应,撬动了上百亿的后续矿产勘查开发资金,地质大调查提交的找矿成果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追逐的热点。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