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October

2010

江西钨保有储量仅40余万吨 只能满足10年需求

发布时间:2010/10/25 14:42:202021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10月25日消息 “作为我国钨矿发现最早、开采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地区,赣州钨的保有量正在枯竭,实现找矿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已经是当务之急。”省地矿勘查开发部门有关人士近日向媒体表示。

  赣州地处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在此交汇,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构造,这使赣州成为世界著名的钨聚集区。赣州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06处,累计探明储量超过130万吨。不过,眼下“世界钨都”也面临着新问题,目前赣州的钨保有储量只有40余万吨,只能满足约10年的需求。

  提高赣南钨产业资源保障能力,既要“开源”,更要“节流”。据悉,赣州市已经开始对开采几十年的老矿重新进行资源勘查,通过“探边摸底”,增加资源储量,让一些老矿山焕发生机。目前有9个国有钨矿山已列入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找矿项目,4个钨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正在实施。此外,就是提高资源的回收水平,如原来许多尾矿受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可利用资源没能完全“榨净”,随着钨资源价值的提升,现在企业更舍得在科研上下本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江西省有关部门将加大对赣州钨等优势矿种的找矿力度,提高钨保有储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世界钨都”,为赣州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

  相关链接

  江西钨工业百年发展纪事

  中国有色金属报

  作者:李懋奎

  引子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783年发现钨元素之前,江西劳动人民就开始接触并不自觉地利用过钨。五代时期(907-960),大余县洪水寨人民炼锡时,已发现一种乌黑发亮的难熔“重石”,当作异物丢弃一旁。经考证,这种“重石”就是钨矿石。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一种瓷器上,涂有一层鲜艳桃红色“美人霁”釉彩。经科学分析证明,这种釉彩中含有钨。

  江西正式发现钨矿,是1907年。这年德国传教士将游览西华山时拣回的几块乌黑发亮的石块带回德国化验,始知为钨。从此西华山便开始拣取、采挖钨砂,由此揭开了中国钨矿的开采历史。随后,又在江西的许多地方发现了钨矿。目前,已知的钨矿点有600多处,正在利用的矿区68个,规划开采的矿区5个,遍及江西各地,其中以赣南为最为丰富。截至到去年底,在世界钨基础储量中,中国占35.5%。江西钨虽然历经百年开采,但现在保有钨资源储量仍占全国第二,其中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江西是名符其实的“世界钨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钨精矿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而江西的钨精矿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如今,世界钨工业每年消耗钨资源总量至少有70%由中国供应。因此,江西的钨为中国乃至世界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江西钨已形成采选、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查、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从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材产品到应用产品的产品系列,并呈现向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的势头。江西正在成为全国钨精深加工的重要生产基地。

  钨是一种宝贵的稀有金属,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物资。小金属也有大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出现“钨砂外交”的情形。我们当代人必须保护好、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为国家的富强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特殊的贡献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来到赣南创立了中央苏区。蒋介石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得很紧,布匹、药品、食盐等异常缺乏。两三百万人口的根据地,光靠打土豪过日子,怎么行?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生产,积极进行经济建设。

  江西的钨主要集中在赣南,上百个钨矿点星罗棋布于赣南山区。但由于一直被山霸和工矿资本家所垄断。生产条件极差,钨业一直发展缓慢。1930年,革命力量打倒了山霸,驱逐了资本家,接管了各山场和开掘点,砸烂了禁锢在矿工身上的剥削枷锁。解放了生产力,钨业生产从此得到了振兴。

  1931年冬,刚诞生不久的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于都丰田设立公营中华钨砂公司,并由政府人民委员会和国家银行共同负责具体实施。1932年春,中华钨砂公司在于都丰田的大窝里正式成立,在铁山垅、上坪、盘古山、庵前滩、小龙等地组织钨砂生产。苏区政府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收购和销售钨砂。政府收购价格实惠,矿工多产砂,多挣钱,生产积极性高涨。从1932年钨矿开工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华钨矿公司发展到最大规模,仅盘古山、铁山垄、小垄三个公营矿场就有工人近5000人。由于发展了钨砂生产,利用钨砂换取了中央苏区奇缺的医药、布匹、食盐和弹药,钨砂的收入占中央苏区财政收入的70%,粉碎了蒋介石的经济和军事封锁。江西的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

  抗战爆发前,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中国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国民政府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更为迫切。可当时国民政府根本拿不出大量的外汇进口武器装备。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军费开支剧增,而财政收入却因沿海沦陷,关、统、盐税收入锐减,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一路飚升,涨幅达15个百分点。国民政府除采取新货币政策以资应付外,交通工具、军需原料及重兵器补充,仍不得不依靠外资。因此,国民政府只有以货易货,即用钨、锑、锡、汞和桐油等矿产和农产品来换取抗战急需的武器装备。而钨等特种矿产品因其特有的军事效能,成为德、美等国公认的可以向中国提供贷款的担保品。所以1935年4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授权对特种矿产进行统制。1935年9月,设立江西省钨矿局,统制钨砂收购和运输,同时,大余西华山、洪水寨壹箩种钨矿、漂塘钨矿、生龙口钨矿、安远县仁风圩钨矿、会昌县白鹅十六公山钨矿一区划归为国营矿区,随后大吉山钨矿、岿美山钨矿也划为国营矿区。据史料记载,1941~1942年,江西年产钨砂均在1万吨以上,为建国前江西钨砂生产的鼎盛期。资源委员会对特种矿产的统制,使国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特种矿产品,并以此为抵押,获得了大笔的外国信用贷款;通过易货贸易,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进行重工业建设的机器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国民政府坚持八年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钱从哪里来?时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同志想到了钨。在1950年1月召开的政务院会议上要求发展钨、锡生产,决定用钨砂跟苏联换机器设备和国防用品,提出钨砂产量达到1万吨。1949年,全国钨砂的产量一年不到3000吨。全国刚刚解放,矿山接管伊始立即恢复生产,当时的条件相当困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开始,全国人力物力都要服从战争需要;中南各矿区在1949年上半年解放前夕大都停产,工人部分下山;解放后的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和支援前线,任务也十分繁重;恢复生产所需资金物资都十分紧张;生产方式也十分落后。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凭着敢于与天斗与地斗的革命热情,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依靠工农群众,通过努力,中南局全年产钨砂1.04万吨,其中江西产钨砂8743吨,为上年的3.2倍,占全国的84.7%。1950~1960年,江西产钨砂23.3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4.5%。1959~1961年,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偿还未到期的苏联债务,仍然是钨砂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江西的钨为建国初期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钨业的崛起

  解放前,钨矿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采矿、选矿都靠民工手工作业。由于“把头”的层层盘剥压榨,民窿维持简单再生产已属不易,只能乱采滥挖,见砂打砂,丢弃矿石达到50%,选矿回收率只有20%~30%左右,造成重大的资源破坏与浪费。

  解放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发展钨业生产,提高钨精矿的产量,扩大出口,换取国家急需的外币,利用接收过来的两套设备,1950年10月,大吉山破土兴建了我国第一座日处理合格矿125吨的机械化钨选矿厂,1952年12月,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钨选矿厂,从此揭开了我国钨工业从人工选矿向机械化选矿进军的序幕。1953年又增加安装了另一个系列,扩建成250吨。在大吉山钨矿选厂的示范下,通过设备仿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江西自行设计建设了盘古山、画眉坳、浒坑、小龙、大王山等钨矿,湖南、广东的钨矿均按此通用流程,进行标准设计和建厂。当苏联专家去考察时,见到这些中国制造的设备,惊奇地翘起大拇指连声叫好。当时资源条件较好的大吉山、岿美山、西华山三矿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1956年5月大吉山钨矿正式开工,1959年1月,国外设计工程全部投产,形成年采选原矿81.28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完成投资5395.6万元。西华山钨矿1956年7月正式开工,1960年4月,国外设计工程全部投产,形成年采选原矿76.48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完成投资4200万元。岿美山钨矿1956年8月正式开工,1959年12月,国外设计工程全部投产,形成年采选原矿61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完成投资3800万元。在“一五”期间,江西钨业发展很快,一批骨干企业平地而起,工艺的技术装备水平都达到或接近了当时世界水平。采掘作业机械化的比重由1952年的5%以下提高到1957年的90%左右,实现了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的转变。

  江西钨冶炼起步于1952年,钨加工起步于1970年。1952年大余炼锡厂采用烧结分解含三氧化钨20%~30%的炼锡炉渣,1955年,建成年产100吨合成白钨的钨冶炼车间。1954年,赣州精选厂开始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与大余炼锡厂合并成立801厂。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原名801厂第一分厂、赣州精选厂,1954年筹建,1956年4月破土动工,1958年1月建成投产,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由苏联专家援建。后经过多次改造与扩建,现建成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度加工为主导的选冶结合的中型企业。1966年,筹建赣州钨钼材料厂(原名赣州市化工冶金研究所),主产品为钨丝。1998年7月,该厂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赣州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从日本、英国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能生产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钨钼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北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1969年,由冶金部和江西省共同投资兴建南昌硬质合金厂,1972年建成投产。1986年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挤压法生产硬质合金管、棒、带及硬质合金微型钻的成套设备和技术。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技术改造、资本嫁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钨加工生产企业。近年来涌现出了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江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赣县世瑞矿产品公司等民营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不断把产品做精做深,为做强做优江西钨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难忘的记忆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