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有色把握四主线 关注十五股
国庆以后有色金属板块走势强劲,目前进入四季度,有色金属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日信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汪华春表示,四季度投资主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是方面:一是中国铜重新备库可能带来的铜价突破以及拉闸限电带来电解铝行业的交易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焦作万方和中孚实业;二是黄金类公司仍然有投资机会,看好辰州矿业、恒邦股份和山东黄金;三是继续看好稀有金属的投资机会,关注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中色股份、五矿发展、广晟有色等;四是行业深加工领域,受益于中国消费而盈利稳定增长的企业,如新疆众和、鲁丰股份。
北矿磁材:达沃斯经济催生新材料龙头
公司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设备先进,测量精准,收费合理。其中,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和两用型比表面积测试仪能够测试各种粉末材料。北京市于2009年4月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北矿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并完成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性能柔性稀土粘结磁体的研制及产业化"验收评审会。"高性能柔性稀土粘结磁体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已形成年产500吨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推动国内高性能柔性稀土粘结磁体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公司控股股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控股股东拥有矿冶方面优质资产,虽然目前没有计划,但随着央企整合步伐加快,不排除未来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近日成交量逐步放大,U型底已经构筑完成,投资者可在回调时寻找机会。
中科三环:传统业务恢复 新业务有望带来新增长
投资要点:
一、主营业务中科三环是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专业制造商,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目前钕铁硼产能为12000吨/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10%,次于日本的Neomax。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约为10%,产能上排名第二的为宁波韵升,其产能为5000吨。磁材产品收入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2008年开始达到96%以上,而毛利占比则达到98%以上。宁波韵升钕铁硼永磁材料收入占比约为70%左右。
二、技术领先做为高新科技公司,技术上的优势是生存之本,按磁性能指标来看,生产N48可以反应企业的基本实力。公司的大股东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是隶属于中科院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科院的支撑下研发新型永磁材料已经20几年,公司产业化的最高牌号为N52,是业内的佼佼者,竞争优势明显。
三、公司经营简析:(一)传统业务回暖。今年1季度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恢复至历史同期较好的水平,部分子公司满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同比增长71.9%,实现净利润2513万元,同比增长320%,毛利率同比增长了1.12个百分点,与07年以来最大值基本持平,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恢复,业绩在回升。
(二)新业务在悄然走进,而远景需求更加值得期待。所谓新业务就是受益于结构调整及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引发的中高端钕铁硼新的需求增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风机、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引发的新增需求。节能家电将成为今年公司新的增长点之一,使公司增收2亿元,实现由零的突破。海上风电的兴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引发的对高端钕铁硼的新增需求,使远景需求更加值得期待。
五、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经测算,公司2010年与2011年的EPS分别为0.31元、0.37元,取6月18日收盘价12.99元,公司2010年与2011年的动态PE分别为41.9倍、35.1倍。参考公司历史PE并考虑其经营情况当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45倍的PE,目标价为14元。首次评级,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由于公司具有能源新材料概念,有时有被市场炒作的嫌疑,股价或会大幅波动,注意风险,逢低介入。
六、投资风险:欧洲经济放缓影响需求;政策对新能源支撑不持续;新能源引发的需求增速低于预期整体需求;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放缓影响。
锡业股份:锡价回暖业绩好转 增持
预计公司2010年锡精矿略有增加至2万吨,锡材和锡化工产量分别至1.6万吨和1.1万吨。未来的产能扩张将来自于:1.湖南郴州1500吨采选工程建设。2.湖南郴州5000吨锡材深加工项目。目前资金已经到位,正待建设。3.10万吨铅矿项目5月份投产,2011年自给率将达30%以上。由于新增产能主要在明后两年释放,我们调低2010年-2011年每股业绩预测至0.73元和0.91元(配股摊薄后)。我们预计2010年锡价将提升至140800元/吨,同比增加28%,锡价回暖将有力驱动公司业绩好转。考虑到锡行业景气度上行趋势以及公司的龙头地位,维持"增持"评级。
东方钽业:实现完美蜕变 目标价23元
多业态共存的钽业巨头。
公司是世界三大钽业公司之一,拥有550吨钽粉,80吨钽丝产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60%。通过横向并购整合,公司已经形成钽制品、碳化硅刃料、氢氧化镍、钛材加工和房地产等多业务发展模式。
需求旺盛导致价格快速上涨,钽业复苏。
公司电容级钽粉、钽丝主要应用于电子IT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和厂商补库需求导致钽制品价格高速上涨。MB钽铁矿卖价达到50美元/磅,较2009年末的最低点上涨近45.7%,国内Ta2O5价格达到1225元/公斤,上涨近61%。
长期价格趋势表明,钽价格呈缓慢上涨态势,1964-2008年的钽精矿价格复合增速为4%。电子IT行业革命性发展是推动钽价格暴涨的主因,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电子信息产业化将推动钽行业强势复苏。
金属业务横向延伸,增长模式完美蜕变。
2008-2009年,公司通过投资,横向整合关联方的生产性资产,达到1.5万吨碳化硅刃料、3000吨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3000吨钛材加工生产能力,形成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涉及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行业及房地产行业。随着整合完成,各项目相继投产,公司增长模式实现完美蜕变,为实现销售收入"2-3年达到30亿"的战略目标提供充足动力。
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23.0元。
公司是世界三大钽业公司之一,业绩催化剂:1)钽制品价格上涨;2)新增生产性资产如碳化硅刃料、氢氧化镍等达产等。预计公司10-12年EPS分别为0.34元、0.46元及0.61元,对应PE分别为45、33、25倍。公司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主要产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业绩有钽业务,增长有新材料业务;而央企整合、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西部地区振兴规划为公司做大做强创造了外部条件,公司存在生产性资产持续壮大的预期,因此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23.0元。
厦门钨业:钨产品结构迅速高端化 目标价25元
我们近日调研了厦门钨业,通过调研我们认,未来两年公司钨业务继续稳步发展,钨产业链进一步向下游延伸,高端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技术已经 量化生产可期,产品结构 逐步向高端化发展,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望突破资源瓶颈,未来两年有望获取稀土资源,同时产品结构也进一步向下游延伸;钴酸锂、锰酸锂等产品方面也将受益行业高速发展。
考虑到公司地产业务低于预期和金属业务好于我们之前的预期,我们微调公司10-11 年盈利预测至0.38 元、0.80 和0.94 元,考虑到公司金属业务产业链两端都将有重大突破,维持对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未来6-12个月目标价为25元。
包钢稀土:未来有望再度挑战前期高点 逢低关注
我国是世界已探明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公司控股股东所属的白云鄂博铁矿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62%,占国内已探明储量的87.1%;包钢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独特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包钢在世界冶金企业中罕有的以钢铁和稀土为主业的独特产业优势。二级市场上,该股沿短期均线稳步上行,周五高位震荡整固,未来有望再度挑战前期高点。在良好基本面支撑下,建议投资者继续逢低关注。
中国铝业:蓄势整理充分 中线仍有涨升潜力
公司在国内氧化铝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供大于求的原铝市场整合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整合者角色。预计公司今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0.42元左右(未考虑增发摊薄)。公司公告非公开增发已过会,还宣布将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中铝公司将出资13.5亿美元,分期注入力拓旗下的西芒杜项目,从而获得合资公司47%的股权。这对公司经营构成直接利好。二级市场上,该股经历阶段性调整,蓄势整理较为充分。综合考量业绩改善预期以及公司重要的行业地位,其中线股价仍有涨升潜力,建议适当关注。
金钼股份:资源优势明显 全球一流
投资亮点:
1、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条:公司是亚洲最大、国际一流的钼业公司,主要从事钼系列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科研等业务,拥有钼采矿、选矿、焙烧、钼化工和钼金属加工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从而在有效降低营运成本的同时,既可以通过钼矿采选业务享受钼价格上升带来的额外收益,又可以通过盈利相对稳定的钼化工和钼金属业务保障盈利水平。
2、2008年7月22日公布200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0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42,775万元,净利润172,651万元,每股收益为0.74元,每股净资产为4.72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3.62%。
3、优质钼矿资源:公司拥有的金堆城钼矿是世界六大原生钼矿床之一,拥有金堆城钼矿2.6282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共分小北露天、南露天和全露天三部分,且均为大型露天矿,据公司统计资料,截至2006年末,金堆城钼矿保有矿石储量共计约80066万吨,钼金属量约786551吨,平均品位 0.099%。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53937万吨,钼金属量577980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6129万吨,钼金属量208,571吨;据公司储量统计资料,金堆城钼矿按照现有开采规模,尚可服务约60年。由于钼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公司资源储量优势十分明显。
风险提示:
1、通货膨胀的持续,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人工成本等上升,从而减少公司盈利;同时,环保要求的提高或资源税费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减少公司的盈利。
云铝股份:金融危机影响 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