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 铁矿石谈判再度开闸,供求双方开始“出招”,矿山方面仍未铁矿石供应依然紧张,且钢铁需求持续旺盛,需求方则认为,全球铁矿石投资开发后供应将稳步增长,铁矿石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2010年,铁矿石定价体系出现深刻变化。原本一年一次以谈判形式确定的年度基准价格不复存在,代之以现货矿指数均价为计算标准的季度定价体系。但是当下,中方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今年年初的“是否应该实行指数化定价”,变成“如何使指数更加合理”。这被认为是中方对目前铁矿石市场形势以及在定价机制上更从实际情况出发的策略。中钢协近日表示,中方已经与三大矿山就铁矿石谈判展开了接触。在中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价格还是谈判机制的形成方面,中方在主动权和话语权上的拓展并不乐观。
供应方:铁矿石供应仍然紧张
矿山方面传来的消息依然显得非常强势。从业内获悉,在一周前某矿业巨头与国内5家券商与基金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矿山方面明确表示,2010年的全球矿石供应态势将明显处于十分紧张的态势。矿山代表认为,虽然许多大型铁矿项目目前都在投建之中,但到真正达产还需要较长时间,无法在短期内让供应明显增加。此外,矿山方面认为,全球经济不会有二次探底,美国、欧洲以及日韩等国的经济恢复进程尚未结束,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的钢铁需求也会继续上升。
在2010年已是第八次来华的力拓矿业公司CEO艾博年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与其第一大股东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同台发表演讲。艾博年表示,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紧张。艾博年表示,2009年中国占世界海运铁矿石贸易的比例达到 68%。而中国的城镇化率仍只有45%,力拓相信,到2025年中国需要有5万幢新的摩天大楼。这种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是世界历史上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民众迁移。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艾博年指出,资源需求增长随之带动采矿收入的增长。但是资本需求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实际上,增产项目可能消耗掉采矿业所有的自由现金流,融资项目则可能需要非传统的资本来源。近年来铁矿石的供应量很紧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超过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增长速度。尽管已经投入巨大资本用于新增产能,但铁矿石供应仍然存在短缺。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延缓了许多资本投资活动,从而加重了供应短缺的局面。现在还很难说铁矿石的产量何时能够赶上全球需求。
中国已成为力拓最大的客户,是其四分之一经营收入的来源,其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近110亿美元。艾博年强调,力拓与中国的合作的重点是帮助中国实现拥有长期可持续原材料供应的目标,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合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力拓在世界各地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的经验将助中国一臂之力,同时力拓拟帮助中国在自己的“后院”寻找世界级的矿产资源。
目前力拓澳大利亚在西澳的皮尔巴拉铁矿区产量达到2.2亿吨用了40多年的时间。并已经制定了扩张计划,准备在未来5年内,皮尔巴拉铁矿区产量在此基础上增长50%以上。
需求方:未来铁矿石将逐渐供过于求
虽然2010年初的铁矿石谈判最终未能修成正果,但中钢协一直和国外铁矿石供应商保持沟通,希望双方能达成“新的铁矿石定价模式”。对于今年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扮演“代言人”角色的中钢协,其首要的任务是,保证中国钢厂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
据申银万国统计,前三季度,33家钢铁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9550亿元,同比增长33.89%,净利润约240.05亿元,同比增长525.04%,其中,仅韶钢松山、华菱钢铁出现亏损。
不过,仅从第三季度来看,由于需求回落,钢价持续走低,钢企的净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以宝钢股份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合计实现净利润106.02亿元,同比增长186.15%,但第三季度,其仅实现净利润25.51亿元,同比下降 15.96%。而鞍钢股份第三季甚至亏损了1.78亿元。
在拿到2010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后,中钢协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钢铁业仍“面临钢材价格大幅下滑和原料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
在“季度定价”成为主流之后,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均价为122美元/吨,同比上涨了56.3%。而国际矿商却因此创下了历史最好财务纪录。以淡水河谷为例,其第三季度总体营业收入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6%,环比增长46%。
不过,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对于未来却相对乐观。11月1日,马国强表示,铁矿石谈判取决于供需的变化,未来,铁矿石将逐渐供过于求,对钢铁企业将越来越有利。
原宝钢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上海兆信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顺根据多年研究指出,中国未来十年钢产量将达到10亿吨,超出一般的预期,高价格将刺激全球铁矿石投资开发,供应将稳步增长,2013至2016年,铁矿石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不会维持高价格,但在2016和2017年左右将形成新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过,从上述内部会议的讨论情况来看,矿山和国内业界已经在一点上达成共识,即4-5年内,全球矿石供需将趋于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这一观点的逻辑在于,目前三大矿的铁矿石新项目均在不断投建,产能将在2014年前后集中释放。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钢铁消费峰值可能将随之到来,届时铁矿石价格将很可能面临一个巨大拐点。中方钢铁业界呼吁,矿山应从目前就注重维护与重要客户的关系,而不应太过短视。
铁矿石金融化 三巨头尚未达成一致
原宝钢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上海兆信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顺指出,今天的季度价模式,的确存在问题,但目前矿商也好、钢企也好,都找不出来一个更好的办法。铁矿石指数化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如果中方有准备、有能力,2010年初就不会被迫接受指数化定价了。
从2009年4月至今,已有新加坡交易所、伦敦结算所、芝加哥交易所、美国洲际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为铁矿石掉期提供结算服务。
据新加坡交易所结算与商品部助理副总裁陈世亮介绍,铁矿石掉期交易合同,主要用来套期保值,参与者起初很少,每月大概只有30万吨。不过,截至今年2季度,结算量已经增加到每月500多万吨。成长非常好。我们现在有约240个客户,大部分是亚洲公司,民营钢厂、贸易商、船运公司、船运基金,其它20%用户来自于欧洲。
当然,并非所有国际矿商都是铁矿石交易“金融化”的积极推动者。五矿商会会长徐旭称,今后的铁矿石定价模式,还需要通过供需双方的博弈才能形成。三大矿山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各有各的打算。
9月,在先后拜访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商后,徐旭得出了如下结论:必和必拓希望尽快将铁矿石金融化,成为交易所产品,“思路非常清楚”。力拓则更希望维持现行的“季度定价机制”,并不急于改变。而淡水河谷,则极力维护目前的机制,并致力于降低自身高昂的海运成本,以便与澳矿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