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December

2010

甘肃着力打造七条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0/12/30 10:29:081554次

据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报道:

  

  本报讯(记者杨勇)近日,记者从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十二五”发展论坛上获悉,“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将在大力发展冶金有色工业传统优势产品的同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扩大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加速发展冶金新材料,逐步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七条产业链,使国务院确定的建设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的战略目标渐行渐近。

  据参与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起草的同志介绍说,到“十二五”末,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12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7%;10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660万吨,增长1.8倍(其中铝422万吨、铜150万吨、镍18万吨、铅8万吨、锌50万吨、钛、锑、钨、钼等4万吨);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达到135万吨,增长3.7倍,有色金属深加工比例达到20%;冶金新材料和贵金属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大有色金属深加工的力度,重点发展以电池材料、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稀土材料、碳素新材料为核心的有色冶金新材料,逐步形成七条产业链:

  一是新型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链。主要实施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20万吨铝板带、5万吨铝箔项目,5000吨高性能挤压材项目,华鹭铝业5万吨铝杆项目,白银公司4万吨集装箱专用铝板项目,积极与吉利汽车配套,生产铝合金轮毂、散热器、保险杠等产品,使全省铝合金板锭及压延加工材达到70万吨。

  二是铜合金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铜基等多元合金材料,加快推进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精密铜镍合金管棒、高精度铜板带、高品质连铸连轧低氧铜杆项目建设,重点开发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超薄铜箔、铍铜合金材、铜-镍-硅合金铜材、铜-铬-锆合金铜材料,形成超薄电解铜箔3000吨、新型高耐蚀高效换热超长冷凝管3000 吨、铍青铜带材3000吨的生产能力,使全省铜加工材能力达到40万吨。

  三是镍基合金材料、高纯金属、粉末冶金和金属盐类产业链。研究开发镍、铜、钴和钛基合金产品,建设5000吨镍基合金板带、1.5万吨线棒材生产线,使羰基镍产品达到3万吨,镍、钴、铜高端盐类产品达到6.2万吨, 镍、铜、钴、铁基高性能粉体材料达到2.1万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N高纯铜、5N高纯镍及5N高纯钴系列产品达到1200吨,加大力度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半导体工业用高纯镍钴铜溅射靶材以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超级合金、精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铂族金属、硒、碲、铼、镐、镓、铟等高纯物质及其催化剂延伸产品,把以金川集团公司为核心的金昌新材料基地和金川兰州科技园打造成为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四是新能源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依托金川公司兰州科技园进入便携式二次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建成200万支日镍氢电池、50万支日锂电池、24000组年动力电池生产线,并带动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解铜箔、镍极耳等电池材料产能3.4万吨。

  五是稀贵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链。以金川公司、白银公司为依托,按“粗银—硝酸银—银粉—导电银浆”的思路发展银产业,开发粒度形貌可控的球形银粉、片状银粉、银包铜粉, 建设细银(氧化银)粉、厚膜银浆系列产品540吨。积极开发应用于石油、化学、医药、环保等领域的铂族金属和稀土系列催化剂产品。

  六是稀土新材料产业链。依托甘肃稀土公司,形成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即氧化钕→金属钕→钕铁硼→稀土永磁电机产业链;混合稀土金属→稀土贮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链;铈类产品化合物→稀土抛光粉→尾气净化剂、液晶显示器专用蚀刻剂产业链;高性能发光材料、荧光材料产业链;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应用器件等产业链,最终实现将70%的稀土分离产品转换为稀土应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产品。

  七是铅、锌合金材料及铅、锌粉体材料产业链。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铅基、锌基多元合金、热镀锌合金、压铸锌合金、铅-钙-银、铅-钙-铝合金、超细高活性氧化锌,形成5万吨钛锌板、5000吨镀锌管、1万吨高精度铅及铅合金板带材等产品,使铅、锌合金及其新材料产量达到10万吨。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