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December

2010

2011年钢价多角度分析预测

发布时间:2010/12/30 15:41:131325次

据元宝金属网报道:

  转眼间,2010年接近尾声。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几度涨跌,呈斜状“N”形态,主要品种价格在预期中突破前一年高点,但受制于高昂成本,整个行业仍未改变近年“高产量、低效益”窘境。2011年在即,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货币政策转向由当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十二五规划建议”则淡化GDP目标,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形势随着物价上涨过快仍在升温,而国际部分经济体滥发货币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及发展经济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全球经济复苏又面临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隐现等难题。2011年国内钢材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同时钢铁产业自身产能压力将继续制约行业发展,资源短缺的瓶劲则难以真正缓解,出口又将受制于疲软外部经济环境及贸易保护主义。毫无疑问,2011年国内钢铁业将面临各种挑战,“高产量、高需求、价格多阶段波动运行而效益偏低”的格局仍将继续。

  第一部分、2010年钢材市场简要回顾

  一、价格几度起伏呈斜状“N”形

  纵观2010年以来钢材市场走势发现,总体呈现斜状“N”形,期间出现三波较大行情,即2月中旬后逐步启动的上涨行情、4月中旬开始为期近3个月的下挫行情以及7月下旬以来的波动上涨行情。

  年初,受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利空因素的影响,国内钢材市场在进入2010年不久便出现一波阴跌行情,直至2月中旬。在利空出尽、成本尤其是铁矿石协议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以及需求全面启动、钢厂提价、市场预期等利好的带动下,钢市在2月中旬后展开反弹,并迎来了3月强劲拉涨期,期间上海 5.5mm热卷累计上涨约23%,螺纹涨幅为19%。不过,成本炒作力度越来越弱,此时恰逢欧元区债务危机升级、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二次探底”担忧再起,全球大宗商品全面下挫,同时主要下游行业相继步入传统淡季,钢价很快掉头下行至7月中旬,上海螺纹、热卷累计下挫16-17%,

  进入3季度后,国内钢材市场继续下行探底,但跌势明显放缓,且作为基础品种的钢坯率先超跌反弹,原料随之跟进,钢材贸易商渐生惜售之心。与此同时,国家宏观政策面趋于缓和,国内外金融资本市场以及大宗商品普遍回暖,游资对处于低位的钢材期货、电子盘虎视眈眈,再加上主导钢厂价格政策调整比较到位,压抑已久的思涨之心由此蒙生并出现爆发性释放。受此推动,钢材市场在7月19日展开强势反弹,其中上海热卷一度突破4300关口,之后虽因减排、通胀等因素出现起伏,但总体维持上行趋势,主要品种价格水平明显抬升。截止12月中旬,上海地区二级螺纹为4590元/吨,5.5mm普碳热卷为4400,鞍钢1.0mm冷板为5400,各品种较7月中旬低位上涨7-23%。

  基础品种各展风采

  从主要品种运行情况来看,长板材阶段性表现不一,上半年板材较为抢眼,长材则在下半年特别是3季度以来展现强势。进入2010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随着4万亿刺激计划减弱而放缓,而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加大对热轧等板材需求,支撑板材呈现强势运行态势。进入下半年后,投资及工业增速均随GDP缓慢下滑而放缓,期间以螺纹为首的长材去库存进展顺利、3季度末掀起的减排风暴又令长材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供应优势渐显,价格方面也出现强劲态势,京沪穗三地螺纹售价在进入11月份后明显高于热卷,其中广州价差高达400元/吨。

  二、全年产量有望达6.26亿吨

  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仍未走出追求规模和产量的传统发展思路,加之集中度偏低,各钢厂自顾性较强,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更好排名、或不被兼并,众多钢厂展开产能、产量的角逐,逮住一切机会加大马力生产,今年亦是如此,上半年月度粗钢日产量连创新高,最高突破180万吨。进入3季度,钢铁行业掀起史无前例的节能减排风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产能释放,产量得以保持较低水平,月度日均一度低至160万吨以下。之后随着各地节能减排的放松,钢厂相继复产,11月粗钢日产量回升至167万吨,1-11月粗钢累计产量则超过去年全年至57725万吨,同比增长10.1%。总体来看,全年粗钢产量预计达6.26亿吨。

  三、出口大幅回升但不及危机前水平

  受赐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海外用钢行业对钢材需求增多,直接带动我国钢材出口回升。统计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出口钢材量为3971万吨,去年同期仅为2125万吨,预计全年有望超过420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口明显回升,但总量仍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四、整个行业利润偏低

  尽管钢铁生产形势喜人,无奈主要生产原料如铁矿石自给率偏低,继续受制于三大矿山,成本大幅攀升,直接影响整修钢铁行业效益。与此同时,供应大于需求又在决定成品钢材售价难以走高,处于夹缝的钢铁行业不得不继续“高产量、低效益”的窘态。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国内77家重点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3亿元,超出去年全年利润总额,尽管如何,1-10月销售利润率仅为2.8%,明显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利润率。

  五、主要下游行业表现尚可汽车最抢眼

  建筑及工业是我国钢铁业两大主要下游行业,全年表现总体尚好。进入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随4万亿刺激计划逐步减退而趋缓,但下滑趋势十分缓慢,总体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虽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与金融危机前水平基本相当。就工业来看,年初总体景气度随GDP增速加快而继续回升,之后由于经济内生动力减弱、节能减排以及季节等因素而有所趋缓,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3%,制造业PMI则在50-55之间浮动。

  在众多工业细分行业中,今年汽车行业表现依旧抢眼,虽然增速不及2009年,但1-11月累计产销增幅仍高达3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1-11 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640万辆和1639.5万辆,同比增长33.7%和34.1%。其中乘用车产销1245.2万辆和1244.9万辆,同比增长 35.3%和34.9%。据了解,消费者普遍担忧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将在2011年全部取消,同时比较担心部分城市如北京出台治理拥堵措施出台,12月以来各地汽车销售形势喜人,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则加足马力生产。由此看来,今年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已成定局。

  第二部分、2011年钢材市场展望

  与往年一样,即将到来的2011年钢材市场将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供需基本面、成本以及进出口等多方要素密切相关,“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钢铁行业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依然值得期待!

  实体经济有望平稳增长

  可以肯定,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五年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之一,将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但在外部环境欠佳而国内一些体制等问题仍有待改进的背景下,转变显然需要时间,同时中央领导班子将进行更换也将一定程度影响经济运行。不过,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因此不必担心经济急剧下滑,全年仍有望平稳增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预计2011年GDP增速为8%。

  货币政策转向稳物价决心大

  3季度以来,国内物价节节攀升致使CPI连创新高,11月份创下28个月新高,为5.1%,同时信贷不断超出预期,同时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又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总体通胀形势趋于严峻。抑制通胀也成为政府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先后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及措施以稳价,包括一次加息,3次上调准备金率。面对这一态势,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同时将稳定价格总水平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目前态势来看,至少明年年初我国仍将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紧缩货币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大,政策高压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包括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阶段性承压。不过,以往货币政策与钢价走势规律表明,紧缩政策之一的加息与钢价多呈正相关关系。

  国际经济复苏步伐缓慢

  我国经济在内生动力将受到结构调整影响的同时,还将面临来自国际严峻金融形势的威胁或制约。据了解,主要经济体中的美国、日本均面临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的压力,为刺激经济,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导致美元泛滥以及国际货币流动性宽裕,这一态势至少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必将加大我国以及众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压力,最终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仅如此,欧元区债务危机隐性挥之不去,如近期出现的爱尔兰主权债务问题,随时有发生“余震” 的可能,也将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正是意识到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在10月初发布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2%,2010年为4.6%,而7月预期值分别为4.3%和4.8%。报告同时认为,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有2.3%,欧元区、德国、法国、日本则分别为1.5%、2.0%、1.6%、1.5%。

  产能产量将继续创新高

  尽管近年国家相关部门致力于抑制钢铁产能,但产能仍在节节攀升,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粗钢产能达7.5亿吨。而据现有公开资料整理,2011年计划新增产能4000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8亿吨,产能压力依然存在,并将制约钢材市场运行。

  在产能进一步扩容的同时,2011年钢铁生产也有望再创新高。在笔者看来,若不是8月份掀起史上最为严厉的减排风暴,今年全年粗钢产量极可能突破 6.4亿吨。从目前态势来看,本轮减排力度有所放松,钢厂相继复产,预计复产力度在进入2011年后有加大可能,1季度产量环比回升趋势确定无疑。新增产能必将得到释放,不过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仍将继续,总体预计2011年粗钢增将突破6.5亿吨。

  出口微幅增加进口相对稳定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步伐缓慢,局部地区偶有余震,国际货币基金(IMF)最新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正在减弱,主要依靠的是发达国家政府的扶持,美国大幅外贸赤字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落幕,“十二五”规划轮廓逐渐明朗而清晰,坚持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发展、产能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成为关键词,GDP目标则明显淡化。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