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January

2011

“中国镍都”金昌成功转型

发布时间:2011/1/14 15:20:471605次

据中国有色网报道:

  

  今年,“中国镍都”金昌将迎来30岁生日。

  30年前,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缘矿设企,因企建市。30年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金昌步入发展快车道,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500美元,一座现代化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往往环境污染重,又受制于资源有限,难以走出“矿竭城废”的困境。

  2007年,金昌市被列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发展循环经济,让金昌市站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

  摘掉“黑帽子”

  时至今日,80岁的王清秀老人仍对几年前的大气污染心有余悸:“走路都呛人,早晨根本不敢出门锻炼身体。”那几年,口罩是王清秀每天出门的必备品。市民们发现,新买的自行车不出几天,就会因空气腐蚀而锈迹斑斑。

  与金昌市民的记忆相吻合,2003年至2004年,全国113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金昌市被列为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

  来自金昌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金昌市的环境容量只允许排放5.5万吨二氧化硫,而2005年,金昌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2.26万吨。

  此时的金昌,与全国绝大数矿产城市类似,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单一,产业链短,缺乏接续产业,而且环保欠账多,“顾得了嘴顾不了鼻子”。

  环境之痛,痛醒了年轻的金昌。

  单纯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的金昌市,何去何从?

  怎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治理达到好的效果?这是摆在金昌面前的考题。

  金昌市环保局局长石春山坦言,彼时刚刚履新的他,肩挑摘掉“黑帽子”的重任,“压力很大”。

  金昌的执政团队必须寻求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破解矛盾中谋求长远发展,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哪怕是暂时牺牲一点GDP的增速,必须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金昌市委书记郑玉生说。

  一场环保风暴在金昌由是刮起。2007 年,金昌市永昌发电公司3座冷却塔在仅运行了40年后轰然爆破,5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机组彻底拆除,被媒体称为“陇原第一爆”;全市所有造纸厂全部关闭,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056吨;关闭了所有水泥立窑生产线……同时,不少前来投资的高污染项目被婉言谢绝,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评不过关被断然否决。

  壮士断腕之时,正是践行科学发展之机。2007年,金昌市一举摘掉“黑帽子”,为科学发展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甩掉旧“包袱” 抖出新财富

  “镍都”金昌在治污的历程中,认识到影响金昌市空气质量的核心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硫化镍铜矿的冶炼过程。

  “随着有色金属冶炼规模的扩大,吸收和治理冶炼烟气摆在了突出位置,必须被动性地吃掉。”金川公司化工厂党委书记冯臻介绍,2008年,金川公司生产硫酸175万吨。2012年,金川公司硫酸的生产规模将达360万吨。这些数量庞大的硫酸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金昌人深刻地意识到,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让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回到它正确的位置。

  自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在金昌逐步明晰,日趋成为金昌发展的普遍共识。经过严格论证,金昌市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有关院士和国内一些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金昌“把脉会诊”,结论是,化工产业可以支撑金昌发展。

  围绕金川集团公司的产业配套及硫酸、液氯、高炉尾气等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金昌着力打造有色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600618)、煤及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力争通过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形成企业产品互为原料、内部废弃物外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用产业循环链条构建起了“三废”及物料综合利用、工艺相互依存、产业衔接紧密的区域经济大循环系统。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走出一条企业内小循环、产业中中循环、区域间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促进产业在接续中延伸,结构在延伸中调整。”金昌市市长张令平说。

  变革中的金昌向外界释放出一个明晰的信号——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由治污迈向循环经济之路。金昌人开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甩掉旧“包袱”,抖出新财富。

  新川化工公司是四川新希望(000876)集团在金昌组建的一家新企业。2007年,该厂在金昌投资兴建20万吨PVC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使用的原材料就是金川公司40万吨烧碱项目产生的液氯,以及金昌水泥集团的20万吨电石。新希望集团就是奔着金昌丰富的硫酸、氯气等“三废”资源而来的。

  无独有偶。看中了金川公司的硫酸资源优势,亚洲最大的磷矿控制企业贵州宏福集团进驻金昌,成立了年生产磷肥60万吨的翁福化工公司,业已成为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一批有实力的化工企业纷至沓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关联体,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老工业的支撑,反过来,相关后续产业又支撑了老工业的发展。

  “国家队”的新使命

  金昌人特别喜欢谈科学发展。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金昌人逐步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关系到金川公司的现在与未来,而且关乎金昌市的命运与沉浮。

  采访中,金川公司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刘玉强介绍说,目前金川公司保有矿石储量4.3亿吨,富矿服务年限为23年,贫富兼采,可延长至40年。也就是说,金昌距离“矿竭城衰”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金昌市副市长高东生说:“金昌市从保障国家镍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提高原料精加工的水平,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兰州金川科技园,充分肯定“金川是中国的一个骄傲”,“希望金川在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利用方面也成为中国的骄傲”。

  金属镍,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和耐高温合金钢、生产电池等方面,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卫生素”。发现于1958年的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60年代金昌镍矿投产后,结束了我国不产镍的历史,使我国跃升为世界镍矿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下,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镍的供应受矿山的制约增长缓慢,在库存消化完后出现了全球短缺的局面。而镍都金昌,生产着全国90%以上的镍钴和铂族金属。无疑,金昌是国家资源战略格局里的“国家队”。

  “一个区域的资源可以枯竭,但资源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消失。”高东生说。他以日本为例介绍说,由于在资源方面“先天性贫血”,日本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下大力气完善国家的资源能源储备,并在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和发展可替代性能源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已经成为资源大国。

  跳出金昌看金昌。金昌市提出要加快谋划建设有色金属集散交易市场,建设一个废旧家电镍钴回收冶炼中心,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及早谋划镍铜炉渣、尾矿、烟气等大宗工业固、气废弃物及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将资源“吃干榨尽”,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金川公司以兰州金川科技园作为新产品研究和转化的基地,先后开发了镍钴贵金属粉体材料、电子级氧化亚镍、锂离子电池用纯相碳酸钴及高纯镍、高纯阴极铜等几十种新产品,扩大了镍铜钴压延加工能力。从最初的提炼8种金属元素到发展各类新材料、新能源产品,金川公司没有在矿冶生产的圈子里止步不前,而是向新材料、新业务领域进军。

  “十二五”期间,金昌人更打算认准循环经济,“咬定青山不放松”。据透露,金昌市计划进一步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回收利用工业废气,形成1000万吨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250亿。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市,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也给金昌的未来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