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February

2011

四川民企十年海外寻矿风云

发布时间:2011/2/23 17:27:401146次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从找矿源、找翻译到大手笔收购从东南亚到澳大利亚、纳米比亚……

  浮沉

  ﹃十年风云激荡﹄

  十年风云激荡,十载商海沉浮。财经风云人物的十年,也是四川经济风云变幻的十年。一个个四川的企业家们,承载着财富之梦,以超前的视野,豪迈的气魄,为四川经济发展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的榜样力量一路引领着行业潮流。

  本报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十年风云激荡》,昨日借一名川陕货运市场昔日“串串”、如今物流公司老总的回忆,回放了四川物流业十余年来从“跑”到“飞”的风云之变。

  而今日,本报则将随着三位企业家十年来的投资足迹,一路追寻四川民企在境外寻矿的风云之路。

  只有掌握资源、延伸上游产业链,才能掌握未来的话语权。在这条路上,四川企业家们花费数年寻找方向,从东南亚走到澳大利亚、纳米比亚,寻矿的路,越走越远,也正在越走越宽。

  2001年的四川财经风云人物、开元集团董事长赵思俭,还在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当时才31岁的宋元刚在自贡组建四川泰丰集团;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刘汉,正带领汉龙集团走入第五个年头。

  此后十年,在不同领域发展的三名企业家,却有了交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寻矿。而以他们为代表的四川民营企业家们,在这十年间掀起了四川民企海外寻矿风云,并将毫无悬念地继续激荡。

  寻矿之眼

  川企视线开始从国内转向海外

  川企涉足矿产资源领域,并不是这十年间才有的新鲜事,但矿产资源开发,眼光由国内瞄准海外,并且由越来越多的主营业务并非矿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海外寻矿风云中来,却是这几年才发生的变化。

  在担任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时候,赵思俭的思路就很大胆。

  2004年,时任四川农资化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决心背水一战,辞职创办新型农资公司,开元集团由此成立。

  2009年,钾矿富国老挝吸引了全球眼光,对于两头受制于原材料价格和国家市场控制价的矿产资源企业来说,延伸上游产业链,才能具有未来的竞争优势。赵思俭也相中了老挝这片宝地。

  四川泰丰集团董事长宋元刚由房地产起家,同时也在涉足商贸、医疗、教育、互联网等多个领域。2008年开始,他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拉美四国,并先后参加了2008年秘鲁APEC峰会、2009年新加坡APEC峰会。参与这些海外的高端会议,让宋元刚萌发了出国发展的念头,而澳大利亚矿产,成为了他的首个目标。

  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在四川广汉靠建材和成品油贸易发家,1994年因钢材期货一举获利近亿元,从此跻身亿元富豪之列。行事低调的他,被福布斯称为“隐藏在水面下的真正富豪”。刘汉在国内矿产早有投资,近年来,也开始将视线转向国外。

  寻矿之初

  两眼一抹黑翻译都不知道上哪找

  民营企业要出国寻矿,艰难可想而知。“刚到老挝时,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老挝什么地方有什么,甚至连翻译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赵思俭为此安排了“先遣部队”驻扎下来,慢慢熟悉当地情况,并试着接触当地政府。

  老挝政府很欢迎外来投资者,但是当地的办事效率却是让很多投资者头痛的问题。

  一般申报一项资料,要经乡村一级再由县市一级递交给省部一级,最后才能递交总理府审批。繁琐的申报过程,曾让不少外来企业晕头转向。但由于开元及时派驻“先遣勘探队伍”,顺利完成了项目普查,从申报到获得审批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除了不熟悉情况,民企海外寻矿,还面临很多困难。

  其中之一,就是一旦投资项目所在国家政治环境和社会不稳定,投资企业就面临巨大的政治环境风险。

  如2001年,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与科特迪瓦矿业公司拟合资开发该国的锰矿资源,结果由于科特迪瓦政局不稳、战火不停,项目只好暂断,所幸此项目中方还未大量投入,损失不多。

  海外找矿,还需要克服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困难,如跨文化和跨环境下的语言门槛和沟通困难、异地经营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此外,所在国家企业运行规则及法律法规等的限制等,比如环保、土地保护等方面的限制政策,也会构成投资风险。

  寻矿之春

  全面发力大手笔并购此起彼现

  2008年开始,赵思俭、宋元刚、刘汉都迎来了海外寻矿的春天:开元集团拿下老挝两省195平方公里钾盐矿勘查权;泰丰集团收购澳大利亚两大矿业公司;汉龙集团则成功完成了对海外两大钼矿公司的股权收购

  2008年,赵思俭砸下40亿元,与老挝政府签订协议,一举拿下老挝甘蒙省和沙湾拿吉省195平方公里的钾盐矿勘查权,此项协议的签订有利于缓解国内钾肥供不应求的状况,赵思俭也因此成为2009年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宋元刚在海外的矿业投资举措也接连奏效。2009年11月,四川泰丰集团旗下的香港泰丰元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与澳大利亚矿业勘探商IMX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铁铜矿”项目协议。2010年1月,泰丰集团再次与澳洲CSE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泰丰出资1.3亿澳元并购CSE公司33%股份,并在其铜金矿项目中占70%股份。

  屡次大手笔收购,让刘汉成为“矿业大佬”的意图显露。2009年,汉龙集团投资2亿美元成功收购澳洲钼矿公司(全球第四大钼矿公司)55.3%股权;不久又与美国通用钼矿公司(全球第一大钼矿公司)正式签署收购协议,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在完成中国民企最大的海外资源投资组合之后,汉龙集团又瞄准了铀矿。2010年11月,汉龙斥资3300万元,与澳大利亚铀矿开发商Marenica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纳米比亚铀矿项目。由此,汉龙又成为第一个进入铀矿市场的中国民营企业。

  寻矿之热

  众多民企到海外自主开发矿源

  开元、泰丰、汉龙在海外的收获,对其他川企产生了示范效应。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四川的民营企业出国开发矿产资源的数量快速上升,截至2009年9月,全省正在办理的公司就有17家。境外资源开发成为境外投资的热点。

  今年1月,全省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家,累计达到234家,同比增长14.3%。

  近两年,宏达集团、汇源集团等本土企业相继介入以往并不熟悉的矿产领域。

  四川金广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拿下菲律宾三大镍矿,成为首家作为自主原料基地赴海外开矿的川企。金广实业不仅在云南有储量2000多万吨的锰矿山,在津巴布韦还拥有一座储量5000万吨的铬矿山。

  宏达集团在对云南、四川等地铅锌资源进行整合后,2006年又进入内蒙古、西藏和贵州整合多金属和非金属资源。2007年,宏达集团将国际化视野转向了非洲,联合四川汇源集团等全国近10家民企,在坦桑尼亚注册1000万美元成立了中非国际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准备对整个非洲丰富的多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油气资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整合。

  而比这些企业寻求新产业突破更重要的,是川内大大小小钢铁企业生产链上,矿产原料的来源渠道。依赖进口,使得钢铁企业成本大大提高,只有通过自主开发矿源,才能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

  寻矿之路

  未来趋势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虽然对资源和盈利充满渴望,但大多川企并未着急出手,而着重于先掌握国际产业状况、分析投资管理能力,对投资目的国进行深入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川企的境外矿产资源投资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

  宋元刚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泰丰集团还将继续对澳大利亚和坦桑尼亚的矿业公司展开收购计划。

  而目前的汉龙集团,正在实施铁矿石海外战略,目标是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争夺全球铁矿的话语权。

  省商务厅的分析显示,东盟国家已日渐成为川企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主战场,且已进入开工高潮:在老挝,成都川西实业公司等企业的铁矿项目进展顺利;而在越南,川企正积极投身于铅锌、铜矿等资源开发。铜、钼等资源富集的非洲地区,则成了川企境外矿产资源投资的第二战场。

  省商务厅表示,金融危机后川企赴外国投资矿产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而投资趋势也从单纯投资发展中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的趋势。

  积极谋划购进国外矿产资源的大多数川企认为,现在机遇很好。政府意识到了进入产业链上游的重要性,为企业的海外行动一路“绿灯”,一系列举措也大大刺激了有实力的川企积极、大胆地“走出去”。 p;

<上一页1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暂无!